微信公众平台(yyhx1983)

微信公众平台(yyhx1983)

期刊信息

国内刊号:CN 22-1128/O6

国际刊号:ISSN 1000-0518

主 管:中国科学院

主 办: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化学会

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侧链型磺化聚醚醚酮阳离子交换膜
黄雪红, 林娟, 郑榕学, 林艺凤, 丁富传, 凌启淡
应用化学    DOI: 10.3724/SP.J.1095.2014.30400
基于石墨烯的材料化学进展
徐超, 陈胜, 汪信
应用化学    2011, 28 (01): 1-9.   DOI: 10.3724/SP.J.1095.2010.00205
摘要4846)      PDF (2726KB)(12046)   

阐述了石墨烯材料化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石墨烯的化学制备、表面修饰及基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 在基于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方面,着重介绍了石墨烯与有机高聚物、无机纳米粒子以及其它碳基材料的复合物,同时展望了这些材料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次数: Baidu(167) CSCD(16)
离子液体中卤素交换氟化合成七氟醚
李斌栋,吕春绪
应用化学    2009, 26 (09): 1126-1128.  
摘要2683)      PDF (185KB)(11834)   

在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的条件下,以六氟异丙基氯甲基醚的氟代反应合成了七氟醚。 探讨了氟代反应机理,考察了[bpy]BF4、[bmim]BF4、[bepy]BF4、[bmim]PF6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研究了氟化剂、水和温度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以[bepy]BF4为反应介质,高比表面积的KF和微量的水有利于固态KF的部分离解进入有机相形成高活性的F-从而减少副产物,收率达到94.6%。 离子液体可重复使用3次以上,其活性没有明显下降。

被引次数: Baidu(8) CSCD(1)
莠灭净悬浮剂物理稳定性
李慧, 路福绥, 王祜英, 翟利利, 李秀丽
应用化学    DOI: 10.3724/SP.J.1095.2012.00158
高稳定性金属有机骨架UiO-66的合成与应用
韩易潼,刘民,李克艳,左轶,张国亮,张宗超,郭新闻
应用化学    2016, 33 (4): 367-378.   DOI: 10.11944/j.issn.1000-0518.2016.04.150439
摘要11754)   HTML2065098259)    PDF (943KB)(9140)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由金属中心与有机配体自组装而成的、具有三维网状有序孔结构的新型多孔晶体材料,其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种类和结构多样性、可化学功能化等特点,在多个研究领域显示出了潜在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当前化学、材料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 然而大多数MOFs材料的稳定性较差,极大地束缚了MOFs材料的发展。 以Zr为金属中心,对苯二甲酸为有机配体的UiO-66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结构可在500 ℃保持稳定,并且其还具有很高的耐酸性和一定的耐碱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主要综述了UiO-66在合成调控、功能化合成和后改性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其在吸附和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被引次数: Baidu(3) CSCD(14)
Fe基催化剂上二氧化碳加氢制C 2+烃的研究进展
丁凡舒,聂小娃,刘民,宋春山,郭新闻
应用化学    2016, 33 (2): 123-132.   DOI: 10.11944/j.issn.1000-0518.2016.02.150431
摘要1869)   HTML15)    PDF (744KB)(7915)   

将二氧化碳(CO2)催化加氢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烃类化合物,既可减缓大气中CO2浓度的攀升速度,又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环境和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Fe基催化剂上CO2加氢制C2+烃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反应路径及机理、催化剂研制及反应器设计,展望了CO2制烃的研究前景。

新型不锈钢基二氧化铅-碳化钨复合电极材料的研制
廖登辉, 陈阵, 郭忠诚, 陆丽芳
应用化学    DOI: 10.3724/SP.J.1095.2012.20065
亲和型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进展
刘传银, 胡继明
应用化学    2011, 28 (06): 611-623.   DOI: 10.3724/SP.J.1095.2011.00455
摘要2779)      PDF (2522KB)(7031)   

近年来,生物传感器与纳米技术、流动注射和微流控等新技术的结合,获得了蓬勃而迅速的发展。 亲和型生物传感器是基于生物分子之间的特异的亲和性,即生物活性物质对底物的亲和与键合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传感装置。 它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成本低、能在复杂的体系中进行在线连续监测等优点,进而在生物医学领域,对生物医学标记物、核酸、蛋白质、病毒、细菌及毒素的检测、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临床用药筛选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从光学、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亲和型生物传感器,特别是用于检测肿瘤标记物的免疫传感器和基于核酸适体的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测定原理和应用现状进行了评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被引次数: Baidu(7) CSCD(3)
含有偶氮苯和1,3,4-噁二唑结构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李聪, 于世钧, 张跃, 王璐, 冯春梁, 靳奇峰
应用化学    2010, 27 (10): 1138-1143.   DOI: 10.3724/SP.J.1095.2010.90835
摘要4295)      PDF (411KB)(6908)   

合成了同时含有偶氮苯和1,3,4-噁二唑结构的新型共轭聚合物(LPOXD),采用FT-IR、UV-Vis、1H NMR、GPC、TGA和DSC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所得共轭聚合物的特性粘数为0.02960 L/g,Mw和分子量分布指数PDI分别为8500 g/mol和1.55。 质量损失5%的温度为290 ℃,Tg为92.8 ℃。 长烷氧基侧链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LPOXD在氯仿和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循环伏安对LPOXD的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LPOXD中偶氮苯发生反-顺异构化;350 nm光激发下,LPOXD在蓝紫光波长范围内发射荧光;循环伏安测试得出LPOXD最高占有轨道(HOMO)能量和最低空轨道(LUMO)能量分别为-5.96和-3.17 eV。

被引次数: Baidu(12) CSCD(2)
聚酰胺酸结构及其亚胺化的红外光谱分析
金盈, 曾广赋, 朱丹阳, 黄燕, 苏朝晖
应用化学    2011, 28 (03): 258-262.   DOI: 10.3724/SP.J.1095.2011.00332
摘要4124)      PDF (346KB)(6816)   

利用变温透射红外光谱方法,通过跟踪聚酰胺酸(PAA)的亚胺化过程,对由均苯四酸二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合成的聚酰胺酸及经过加热亚胺化后生成的聚酰亚胺(PI)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分析,对聚酰胺酸和聚酰亚胺的红外谱峰进行合理的归属,发现聚酰胺酸在亚胺化过程中有—COO-和—NH+2存在,—COO-中羰基的对称与反对称伸缩振动分别位于1607和1406 cm-1,NH+2的伸缩振动则有3200、3133、2938、2880、2820和2610 cm-1等多个精细谱带。 并根据对—COO-和—NH+2谱峰的归属,提出聚酰胺酸生成聚酰亚胺的机理为聚酰胺酸中COOH的H+转移到聚酰胺酸中的NH上,形成NH+2,然后脱水环化生成聚酰亚胺。

被引次数: Baidu(66) CSCD(13)
有机磷类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进展
李娜娜,姜国伟,周光远,姜振华,王华伟
应用化学    2016, 33 (6): 611-623.   DOI: 10.11944/j.issn.1000-0518.2016.06.150299
摘要1962)   HTML78)    PDF (774KB)(5990)   

由于有机磷阻燃剂具有高效、低毒、无污染及无烟等特点,该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得到极大的关注,已经在合成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本文对磷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及近年来磷系阻燃剂的应用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分别综述了各类有机含磷阻燃剂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有机磷阻燃剂今后的发展方向。

被引次数: Baidu(29) CSCD(19)
DNA折纸术研究进展
付衍明, 张钊, 李璨, 师咏勇, 阎秀峰, 樊春海
应用化学    2010, 27 (02): 125-131.   DOI: 10.3724/SP.J.1095.2010.90384
摘要2019)      PDF (1508KB)(5795)   

DNA折纸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全新的DNA自组装的方法,是DNA纳米技术与DNA自组装领域的一个重大进展。与传统的DNA自组装技术不同,DNA折纸术通过将一条长的DNA单链(通常为基因组DNA)与一系列经过设计的短DNA片段进行碱基互补,能够可控地构造出高度复杂的纳米图案或结构,在新兴的纳米领域中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本文在介绍DNA折纸术相关原理的基础上,就DNA折纸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在DNA芯片、纳米元件与材料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进行了概述,探讨了DNA折纸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被引次数: CSCD(1)
基于碳纳米管的超级电容器研究进展
章仁毅, 张小燕, 樊华军, 何品刚, 方禹之
应用化学    2011, 28 (05): 489-499.   DOI: 10.3724/SP.J.1095.2011.00481
摘要2841)      PDF (1515KB)(5551)   

综述了基于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通过对碳纳米管的改性或与其它材料复合,能有效地提高电容器的电容特性。总结了近几年来在开发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领域中对碳纳米管的活化和提高碳纳米管的分散性技术、碳纳米管与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碳纳米管与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以及碳纳米管与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的进展。

被引次数: Baidu(76) CSCD(9)
有机化合物的氧化溴化研究进展
居洁, 李郁锦, 高建荣
应用化学    2010, 27 (06): 621-625.   DOI: 10.3724/SP.J.1095.2010.90424
摘要2427)      PDF (327KB)(5444)   

综述了几类在氧化剂存在下的羰基α位、芳环、烯烃双键、烷基苯苄位及烷烃上的氧化溴化反应。 氧化溴化体系主要有Br-/H2O2和Br-/BrO-3体系。 总结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被引次数: Baidu(18) CSCD(2)
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临界胶束浓度
张建, 邱宇, 于道永
应用化学    2009, 26 (12): 1480-1483.  
摘要3646)      PDF (248KB)(5413)   

采用表面张力、电导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恒波长同步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水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结果表明,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CMC时的样品用量少,检测灵敏度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测定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第一临界胶束浓度和第二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1.48和6.90 mmol/L,与传统的表面张力法和电导率法的测定结果一致。 验证了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表面活性剂CMC的可靠性。

被引次数: Baidu(35) CSCD(10)
光敏聚酰亚胺光刻胶研究进展
郭海泉, 杨正华, 高连勋
应用化学    2021, 38 (9): 1119-1137.   DOI: 10.19894/j.issn.1000-0518.210274
摘要3499)      PDF (3669KB)(5182)   
近年来,光敏聚酰亚胺(PSPI)在先进封装、微机电系统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等新兴领域的需求牵引下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产业化方面,PSPI的进展都引起了广泛关注。 光敏聚酰亚胺作为一种实用的可自图案化薄膜材料显示出越来越突出的重要性。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正性、负性光敏聚酰亚胺的结构设计、光化学反应及其感光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在集成电路、微机电系统以及OLED显示等方面的应用需求,最后对光敏聚酰亚胺在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被引次数: CSCD(1)
锂钠合金的原位电化学制备及“锂+钠”共储特性
吴利军, 郭守杰, 张超, 李知声, 李唯聪, 杨长春
应用化学    2022, 39 (11): 1757-1765.   DOI: 10.19894/j.issn.1000-0518.220074
摘要1015)   HTML17)    PDF (3325KB)(5132)   

锂钠合金相较于单一锂或者单一钠具有更优异的性能,以钠金属为正极、锂金属为负极,以LiPF6、NaClO4以及锂钠混合离子电解液作为电解液,组装成纽扣电池,在梯度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电,成功实现了锂钠合金的原位电化学制备。得益于锂、钠双电化学活性离子的协同效应,不同钠含量的锂钠合金为负极的锂钠混合离子电容器均呈现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尤其是低钠量的锂钠合金负极,添加NaClO4电解液时,活化的柠檬酸钾衍生碳(SCDC-活化)正极在1 A/g电流密度下循环300圈时仍能保持238 mA·h/g的比容量和99%的容量保持率。高钠量的锂钠合金负极,添加锂钠混合离子电解液时,SCDC-活化呈现了319 mA·h/g的比容量,并在循环1040圈时仍能保持93 mA·h/g的高比容量和98%的容量保持率。

镍铁电池的工业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
姜巍, 吴耀明, 程勇, 王立民
应用化学    DOI: 10.3724/SP.J.1095.2014.30353
离子交换树脂在有机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李亚男, 何文军, 俞峰萍, 陈梁锋, 戈军伟
应用化学    2015, 32 (12): 1343-1357.   DOI: 10.11944/j.issn.1000-0518.2015.12.150158
摘要2372)   HTML33)    PDF (1080KB)(4799)   

总结了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分别在酯化、烷基化、醚化、缩合、异构化、环氧化等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进展,评述了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可回收利用性,展望了未来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开发和发展方向。

被引次数: Baidu(33) CSCD(6)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沈娟章, 杨改秀, 唐亚文, 陆天虹
应用化学    2010, 27 (08): 869-874.   DOI: 10.3724/SP.J.1095.2010.90726
摘要3266)      PDF (327KB)(4760)   

近年来,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的研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有报道用Pd作阳极催化剂的DFAFC的最大能量密度为0.25 W/cm2,很接近于以氢为燃料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表明DFAFC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综述了DFAFC的研究进展、甲酸电氧化机理、阳极复合催化剂性能提高的原因和机理。DFAFC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发光碳量子点的合成、性质和应用
张川洲, 谭辉, 毛燕, 李刚, 韩冬雪, 牛利
应用化学    DOI: 10.3724/SP.J.1095.2013.20462
自由基三氟甲基化反应进展
曾薇, 陈甫雪
应用化学    DOI: 10.3724/SP.J.1095.2014.30378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杨秀云, 梁凤, 张巍, 胡连哲, Majeed Saadat, 李云辉, 徐国宝
应用化学    DOI: 10.3724/SP.J.1095.2012.20443
环三磷腈类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游歌云, 程之泉, 彭浩, 贺红武
应用化学    DOI: 10.3724/SP.J.1095.2014.30536
壳聚糖/聚乙烯醇/三聚磷酸钠三元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黄琼瑜,张明霞,刘芳,肖秀峰,刘榕芳
应用化学    2010, 27 (01): 21-26.  
摘要1801)      PDF (1785KB)(4415)   

由壳聚糖(CS)、聚乙烯醇(PVA)和三聚磷酸钠(TPP)制备了壳聚糖/聚乙烯醇/三聚磷酸钠三元复
合微球,探讨了体系中壳聚糖含量对复合微球的影响,以及离子种类及浓度和pH值对复合微球溶胀度的影
响。采用XRD、FTIR和SEM等测试技术对微球的组分、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S和PV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随着CS含量的增加,PVA的结晶性逐渐降低,复合微球的粒径约为400~950 μm,表面较为粗糙;随着CS添加量的增加,凝胶平衡溶胀度先增大再减小,CS/PVA/TPP复合微球在pH值为3~8的溶胀度最大,且在同一种溶液中,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其溶胀度明显降低;复合微球具有溶胀收缩可逆性,显示CS/PVA/TPP复合微球是pH/离子敏感型凝胶,可为药物缓释系统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研究进展
阎敬灵, 孟祥胜, 王震, 王志敏
应用化学    2015, 32 (5): 489-497.   DOI: 10.11944/j.issn.1000-0518.2015.05.140288
摘要2529)   HTML509)    PDF (784KB)(4390)   

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是目前耐温等级最高的基体树脂之一, 以其为基础的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被引次数: Baidu(13) CSCD(4)
小分子抗原人工合成进展
王建华, 张冲
应用化学    2011, 28 (04): 367-375.   DOI: 10.3724/SP.J.1095.2011.00364
摘要3181)      PDF (698KB)(4371)   

小分子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合成稳定的、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人工抗原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和建立免疫分析方法的前提和关键。 本文对国内外半抗原的设计与合成方法、载体的选择、半抗原与载体的耦联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小分子抗原人工合成中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被引次数: Baidu(83) CSCD(12)
赖氨酸环二肽有机凝胶因子的合成及其选择性凝胶化与染料吸附
耿慧敏, 宗倩颖, 尤劼, 叶霖, 张爱英, 冯增国
应用化学    2015, 32 (8): 900-908.   DOI: 10.11944/j.issn.1000-0518.2015.08.140423
摘要1324)   HTML44)    PDF (2491KB)(4318)   

在利用半胱氨酸修饰赖氨酸环二肽制备对称性四肽的过程中, 通过两种脱除Trt(三苯甲基)的方法分别得到含有Fmoc(芴甲氧羰基)的非环与大环四肽产物, 其结构得到了核磁、质谱、红外、元素分析等证实。 它们能使多种有机溶剂凝胶化, 且具有热可逆性, 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可观察到凝胶内部均为三维网络结构。 在体积分数低至0.1%的含氯有机溶剂/水两相体系中, 它们依然可以进行选择性凝胶化。 此外, 该有机凝胶干胶由于内部微纳米网络结构以及Fmoc基团的存在, 可以直接从水溶液中吸收多种染料分子, 且吸附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

被引次数: Baidu(2)
硼氢化钠在有机合成中的研究进展
白银娟, 路军, 马怀让
应用化学   
摘要1470)      PDF (284KB)(4263)   
硼氢化钠在有机合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次数: Baidu(117) CSCD(11)
超疏水性生物表面的研究进展
石彦龙, 冯晓娟
应用化学    DOI: 10.3724/SP.J.1095.2012.00328
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现状及展望
丁伟, 孙颖, 吕崇福, 魏继军, 于涛
应用化学    2011, 28 (03): 245-253.   DOI: 10.3724/SP.J.1095.2011.00268
摘要2737)      PDF (422KB)(4167)   

重点介绍了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机理及适合该聚合体系的催化剂、配体、溶剂种类和单体适用范围,并探讨了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发展前景。

被引次数: Baidu(37) CSCD(2)
新型含氟环氧单体的合成及其性能的初步研究
郦聪, 胡芳瑜, 江黎明, 程新钗, 陈耀祖
应用化学    2011, 28 (02): 177-181.   DOI: 10.3724/SP.J.1095.2011.00244
摘要2625)      PDF (384KB)(4136)   

由六氟环氧丙烷二聚体、三聚体分别与4-环己烯-1,2-二甲醇反应合成了2种新型的双全氟烷氧基取代的环氧环己烷衍生物(EFPO1和EFPO2),其结构经FT-IR和1H NMR确证。 与常见全氟烷基型功能单体不同,此类含氟环氧化合物与环氧树脂预聚物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且可改善其疏水性能。 初步考察了上述单体对环氧树脂紫外光固化涂料的改性作用,结果表明,随涂料中含氟单体用量的增加,固化膜的初始水接触角线性增大;其中,EFPO2因其含较长的全氟烷氧基团而具有比EFPO1更好的疏水效果。 如加入1%EFPO2时,固化膜接触角为99°,比未添加含氟单体的固化膜大14°,而相同含量EFPO1固化膜接触角为87°。 当EFPO2含量为5%时,固化膜的疏水性能进一步提高,接触角为113°。 此外,固化膜经加热处理(110 ℃,6 h)后疏水性能明显增强,如EFPO2含量为1%~5%时,固化膜经热处理后,接触角由99°~113°提高至113°~118°,EFPO1固化膜经热处理后接触角也由87°~100°提高至99°~110°。 固化膜疏水性能的提高可能是由于经过加热处理,含氟链段向表面迁移。 由此可见,这类含氟单体可作为表面改性剂应用于涂料、油墨和离型材料。

甘油的化学转化研究概况
乐传俊, 王丽, 苏扬, 朱少萍
应用化学    DOI: 10.3724/SP.J.1095.2014.30203
超疏水聚硅氧烷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叶文波, 黄世俊, 关怀民, 童跃进
应用化学    DOI: 10.3724/SP.J.1095.2012.00529
KOH活化木屑生物炭制备活性炭及其表征
余峻峰, 陈培荣, 俞志敏, 彭书传, 巫杨
应用化学    DOI: 10.3724/SP.J.1095.2013.20492
巯基修饰单链DNA在纳米金薄膜电极上自组装、杂交和取向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魏旭, 郝青丽, 陆路德, 汪信, 杨绪杰
应用化学    2010, 27 (08): 970-977.   DOI: 10.3724/SP.J.1095.2010.90772
摘要3077)      PDF (445KB)(4004)   

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对SH-ssDNA在纳米金薄膜电极表面的自组装、杂交和取向进行了系统表征。 探讨了SH-ssDNA的组装时间、浓度和链长对其自组装的影响,自组装15 h时电荷传递电阻Rct最大,表面覆盖率最高;研究了SH-ssDNA的浓度、链长以及与互补DNA的杂交方式对杂交反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随着单链浓度的增加,杂交后Rct的变化值逐渐降低,当SH-ssDNA为5 μmol/L时Rct值比杂交前增加了16%。 通过对阻抗谱数据模拟和分析,表明SH-ssDNA以垂直竖立取向在金电极表面形成均匀致密单分子层,杂交效率与SH-ssDNA的覆盖率密切相关。

储氢材料第一性原理计算的研究进展
李兰兰, 程方益, 陶占良, 陈军
应用化学    2010, 27 (09): 998-1003.   DOI: 10.3724/SP.J.1095.2010.90807
摘要2662)      PDF (800KB)(3998)   

综述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在储氢材料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和最新的进展。 第一性原理计算在储氢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研究纳米结构的储氢性能; 2) 研究储氢材料中掺杂和缺陷的作用及对储氢性能的影响; 3)研究储氢机理; 4)确定氢化物的几何结构以及预测新型储氢材料。 同时展望了第一性原理计算在储氢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次数: Baidu(15) CSCD(2)
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的合成
张秀芹, 晁旭强, 陈强, 孙小强
应用化学    2015, 32 (3): 261-266.   DOI: 10.11944/j.issn.1000-0518.2015.03.140108
摘要2758)   HTML46)    PDF (574KB)(3888)   

以氯甲酸异丙酯、水合肼为主要原料,制备肼-1,2-二甲酸二异丙酯,然后用双氧水氧化制得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DIAD)。 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在0 ℃以下乙醚溶剂中,水合肼和氯甲酸异丙酯反应2 h,制备肼-1,2-二甲酸二异丙酯;n(肼-1,2-二甲酸二异丙酯)∶n(双氧水)=1:1.1,在-5~5 ℃下反应2 h,双氧水氧化得到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总收率为90.7%,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验证了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