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yyhx1983)

微信公众平台(yyhx1983)

期刊信息

国内刊号:CN 22-1128/O6

国际刊号:ISSN 1000-0518

主 管:中国科学院

主 办: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化学会

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表面接枝季铵化聚乙烯亚胺的硅胶微粒对铬酸根的吸附特性
李延斌, 高保娇, 安富强
应用化学   
摘要14926)      PDF (345KB)(888)   
铬酸根;聚乙烯亚胺;季铵盐;接枝聚合;静电相互作用
高稳定性金属有机骨架UiO-66的合成与应用
韩易潼,刘民,李克艳,左轶,张国亮,张宗超,郭新闻
应用化学    2016, 33 (4): 367-378.   DOI: 10.11944/j.issn.1000-0518.2016.04.150439
摘要11285)   HTML2065098249)    PDF (943KB)(7911)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由金属中心与有机配体自组装而成的、具有三维网状有序孔结构的新型多孔晶体材料,其具有超高的比表面积、种类和结构多样性、可化学功能化等特点,在多个研究领域显示出了潜在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当前化学、材料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 然而大多数MOFs材料的稳定性较差,极大地束缚了MOFs材料的发展。 以Zr为金属中心,对苯二甲酸为有机配体的UiO-66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结构可在500 ℃保持稳定,并且其还具有很高的耐酸性和一定的耐碱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主要综述了UiO-66在合成调控、功能化合成和后改性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其在吸附和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被引次数: Baidu(3) CSCD(14)
基于石墨烯的材料化学进展
徐超, 陈胜, 汪信
应用化学    2011, 28 (01): 1-9.   DOI: 10.3724/SP.J.1095.2010.00205
摘要4710)      PDF (2726KB)(11888)   

阐述了石墨烯材料化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石墨烯的化学制备、表面修饰及基于石墨烯的复合材料。 在基于石墨烯的纳米复合材料方面,着重介绍了石墨烯与有机高聚物、无机纳米粒子以及其它碳基材料的复合物,同时展望了这些材料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次数: Baidu(167) CSCD(16)
新颖的PW 11O 39Fe(Ⅲ)(H 2O) 4-/H 2O 2类光-Fenton体系光催化降解苯胺
华英杰, 王崇太, 孙振范, 刘艳玲, 周昌盛
应用化学    DOI: 10.3724/SP.J.1095.2011.00053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应用和发展
朱越洲,张月皎,李剑锋,任斌,田中群
应用化学    2018, 35 (9): 984-992.   DOI: 10.11944/j.issn.1000-0518.2018.09.180172
摘要4473)   HTML159)    PDF (1882KB)(267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是一种具有超高灵敏度的指纹光谱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药物分析、食品安全、环境检测等领域,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痕量分析技术。 本文对SERS技术及相关的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ip-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TERS),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Shell-isolated nanoparticl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HINERS)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综合评述,并探讨了其未来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

被引次数: CSCD(6)
非稀土杂质对环烷酸萃取稀土过程的乳化形成作用及消除
李颖毅, 胡建东
应用化学    2010, 27 (12): 1481-1482.   DOI: 10.3724/SP.J.1095.2010.00092
摘要4447)      PDF (247KB)(2489)   

研究了稀土萃取过程中经常存在的Fe、Si、Al杂质对环烷酸萃取提纯钇工艺中乳化形成的影响,发现杂质Si对萃取过程的乳化影响较大。 提出了料液的不同除杂方法,其中氧化吸附沉淀法能除去料液中的大部分Si,从而可消除萃取过程中的乳化现象。

被引次数: Baidu(25) CSCD(2)
烷基芳基磺酸钠对烷烃的乳化性能
于涛, 刘华沙, 王超群, 丁伟, 曲广淼
应用化学    2011, 28 (05): 560-564.   DOI: 10.3724/SP.J.1095.2011.00409
摘要4410)      PDF (336KB)(1535)   

采用分水时间法考察了结构明确的高纯度烷基芳基磺酸钠在烷烃中的乳化现象。 以液态石蜡为油相,讨论了乳化剂浓度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最适宜的乳化剂浓度,并研究了烷基链长度、芳基结构和芳基在烷基链位置对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关系,考察了不同油相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最适宜的乳化剂质量分数为0.1%;当固定芳基结构时,随着烷基链上碳数的增加,乳状液稳定性线性增强;当固定烷基链碳数时,随着芳基上碳原子的增加,乳状液稳定性增强;随着芳基位置向烷基链中间位置移动,乳状液稳定性增强;随着油相分子量的增加,能形成稳定乳状液所需的乳化剂的分子量随之递增。

被引次数: Baidu(34) CSCD(8)
六苯氧基环三磷腈的合成及其在层压板中的阻燃应用
唐安斌, 黄杰, 邵亚婷, 刘锋
应用化学    2010, 27 (04): 404-408.   DOI: 10.3724/SP.J.1095.2010.90390
摘要4396)      PDF (441KB)(2720)   

以六氯环三磷腈(HCCTP)粗产物、苯酚、NaOH为反应原料,四丁基氯化铵(TBAC)为相转移催化剂,氯苯和水为溶剂,合成了六苯氧基环三磷腈(HPCTP),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溶剂、物料配比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原料配比n(NaOH): n(苯酚): n(TBAC): n(HCCTP粗产物)=7.5: 6.3: 0.15: 1,30 ℃反应4 h,回流反应6 h,HPCTP的收率达到75%。采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碳谱、磷谱、X射线衍射分析、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测试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并首次用于苯并噁嗪树脂玻璃布层压板,当HPCTP的质量分数为10%时,燃烧等级达到V-0级,平行击穿电压为47 kV,热态弯曲强度为596 MPa。

被引次数: Baidu(48) CSCD(5)
硫脲基咪唑啉季铵盐的合成及其缓蚀作用
王腾飞, 张光华, 王帆, 魏辉, 孙卫玲
应用化学    2010, 27 (11): 1291-1295.   DOI: 10.3724/SP.J.1095.2010.90869
摘要4303)      PDF (359KB)(1508)   

用戊酸、羊蜡酸、油酸、二乙烯三胺、氯化苄和硫脲为原料,合成了6种咪唑啉季铵盐化合物。 采用静态失重法和极化曲线法,比较了硫脲基烷基咪唑啉型季铵盐和烷基咪唑啉型季铵盐在80 ℃、1 mol/L的HCl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研究了这两类缓蚀剂与无机阴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 结果表明,硫脲基烷基咪唑啉季铵盐类的缓蚀效果明显优于烷基咪唑啉季铵盐类,硫脲基羊脂酸咪唑啉缓蚀剂的缓蚀率可达98.3%。 当以羊脂酸、二乙烯三胺、氯化苄和硫脲为原料合成的硫脲基烷基咪唑啉型季铵盐化合物与I-质量比为1∶1复配时,缓蚀效果最佳,比单独使用硫脲基烷基咪唑啉季铵盐化合物的缓蚀率提高了1.5%。

被引次数: Baidu(7) CSCD(1)
无机铅卤钙钛矿纳米晶的合成、性能及应用
楼孙棋, 宣曈曈, 郁彩艳, 李会利
应用化学    2016, 33 (9): 977-993.   DOI: 10.11944/j.issn.1000-0518.2016.09.160212
摘要4213)   HTML460)    PDF (1412KB)(3671)   

无机铅卤钙钛矿CsPbX3(X=Cl,Br,I)纳米晶因具有较高荧光量子效率(~90%)、发光波长覆盖整个可见光谱(400~700 nm)、半高宽相对较窄(12~42 nm)等诸多优点而备受关注,这些性能使之成为当前最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发光材料之一。 因此,近年来对该类无机铅卤钙钛矿材料的报道越来越多。 本文主要介绍了无机铅卤钙钛矿发光材料的发展历程、结构、制备方法、生长机理及当前的主要应用领域等,最后概括了无机铅卤钙钛矿发光材料在当前研究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提高其光学性能及开发新型高效的无机铅卤钙钛矿发光材料奠定基础。

被引次数: CSCD(4)
含有偶氮苯和1,3,4-噁二唑结构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
李聪, 于世钧, 张跃, 王璐, 冯春梁, 靳奇峰
应用化学    2010, 27 (10): 1138-1143.   DOI: 10.3724/SP.J.1095.2010.90835
摘要4197)      PDF (411KB)(6820)   

合成了同时含有偶氮苯和1,3,4-噁二唑结构的新型共轭聚合物(LPOXD),采用FT-IR、UV-Vis、1H NMR、GPC、TGA和DSC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所得共轭聚合物的特性粘数为0.02960 L/g,Mw和分子量分布指数PDI分别为8500 g/mol和1.55。 质量损失5%的温度为290 ℃,Tg为92.8 ℃。 长烷氧基侧链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LPOXD在氯仿和四氢呋喃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循环伏安对LPOXD的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LPOXD中偶氮苯发生反-顺异构化;350 nm光激发下,LPOXD在蓝紫光波长范围内发射荧光;循环伏安测试得出LPOXD最高占有轨道(HOMO)能量和最低空轨道(LUMO)能量分别为-5.96和-3.17 eV。

被引次数: Baidu(12) CSCD(2)
碳酸钙/镍复合导电材料的原位合成及其抗静电性能
杨小红, 罗重霄, 陈建兵, 刘金库, 章丽佳
应用化学    2011, 28 (07): 798-803.   DOI: 10.3724/SP.J.1095.2011.00494
摘要4095)      PDF (1278KB)(1921)   

利用胶棉膜作为活性模板,制备出方解石型碳酸钙组装球,在其表面上将镍进行原位还原反应,首次成功获得了碳酸钙/镍复合导电材料,通过TEM、XRD、FT-IR和TG-DTA等测试技术对产物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将产物应用于抗静电领域,制备成的抗静电涂料与用纯镍粉制备的涂料具有同等抗静电性能(电阻率为1.2×106 Ω·cm),并可以节省60%的镍。 该复合材料在导电和抗静电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能够节省对镍的消耗。

发光碳量子点的合成、性质和应用
张川洲, 谭辉, 毛燕, 李刚, 韩冬雪, 牛利
应用化学    DOI: 10.3724/SP.J.1095.2013.20462
超声辐射快速合成偶氮取代苯甲酰氯
邱明艳,牛永生,石蔚云,张长松
应用化学    2010, 27 (03): 367-369.   DOI: 10.3724/SP.J.1095.2010.90283
摘要3952)      PDF (285KB)(941)   

超声辐射下,以取代的偶氮苯二甲酸为原料,亚硫酰氯为酰基化剂,无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了8种取代偶氮苯二甲酰氯系列产物。与普通加热搅拌法相比,反应时间由12h缩短至4h,收率达80%-95%。目标化合物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得到确证。

苯并噻吩类稠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中研究的进展
张玉梅, 裴坚
应用化学    2010, 27 (05): 497-504.   DOI: 10.3724/SP.J.1095.2010.90407
摘要3932)      PDF (464KB)(2614)   

总结了苯并噻吩类稠环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其合成方法及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归纳,介绍了它们在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应用,并对其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N,N-二(8-黄酮甲基)香叶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理活性
赵瑾, 谢焕许, 刘洪雨, 马红霞, 谢松强, 王超杰
应用化学    2010, 27 (04): 398-403.   DOI: 10.3724/SP.J.1095.2010.90334
摘要3927)      PDF (477KB)(1199)   

设计合成了4个N,N-二(8-黄酮甲基)香叶胺类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确证。采用MTT法考察了目标化合物对K562(白血病细胞)和SMMC7721(肝癌细胞)2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所测化合物对2种肿瘤细胞都有体外抑制活性,其中N,N-二(3′,4′-二甲氧基-8-黄酮甲基)香叶胺(1c)的活性最好,IC50值分别为5.78和3.85 μmol/L,N,N-二(4′-氟-8-黄酮甲基)香叶胺(1a)和化合物1c对K562(白血病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明显优于商品药物美法仑(Melphalan)。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测定了化合物1c与鲱魚精DNA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被引次数: Baidu(1)
PCDL型超支化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
刘丹, 曾少敏, 姚畅, 陈爱芳, 徐祖顺
应用化学    2009, 26 (09): 1031-1035.  
摘要3920)      PDF (257KB)(2625)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聚碳酸酯二醇(PCDL)、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二乙醇胺(DEOA)为原料,采用A2+bB2共聚合路线合成了具有超支化结构的水性聚氨酯(HBAPU)乳液。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3C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了超支化聚氨酯的支化度随 n(NCO)/n(OH)比值的增大而增大。用PCS、TG、电子拉力机对产物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同时也对胶膜的耐水性进行了测试,发现在DMPA含量为0.4 mmol/g时,HBAPU的粒径仅有20.57 nm,而线性水性聚氨酯粒径有130.91 nm,并且HBAPU具有良好的耐水性、热稳定性和较高的拉伸强度。

被引次数: Baidu(26) CSCD(4)
硅胶负载H 6PMo 9V 3O 40催化合成5-硝基水杨醛
吴锦明, 汤艳峰, 沈爱宝
应用化学    DOI: 10.3724/SP.J.1095.2012.00263
纳米酶:一种新型的生物安全材料
赵越, 孟祥芹, 阎锡蕴, 范克龙
应用化学    2021, 38 (5): 524-545.   DOI: 10.19894/j.issn.1000-0518.210174
摘要3893)      PDF (3692KB)(2876)   
纳米酶,是一类自身蕴含酶学特性的纳米材料。 自2007年被首次报道以来,已有近千种不同组成的纳米材料被发现具有类酶活性,它们表现出类似天然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和催化机理,并且可以作为天然酶的替代物进行应用。 纳米酶本身所具有的类酶活性及其多功能、经济、稳定和易于大批量生产的优势,使其在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以及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因此,纳米酶被视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安全材料。 本文对近年来纳米酶在检测和杀灭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应对重大生物安全威胁和防范生物安全危害时,开发基于纳米酶的诊断和抗病原微生物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被引次数: CSCD(1)
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在生物成像领域的研究进展
苏哲,秦文璟,白磊,孙鹏飞,余昌敏,范曲立,李林
应用化学    2019, 36 (2): 123-136.   DOI: 10.11944/j.issn.1000-0518.2019.02.180116
摘要3889)   HTML99)    PDF (4423KB)(2435)   

荧光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分辨率高且可实现实时成像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检测和成像领域,其中,近红外二区荧光染料(NIR-Ⅱ,10001700 nm)由于其发射波长较长,光散射和组织自发荧光干扰较少,在生物组织成像中具有更高的时空分辨率和更深的成像深度。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的设计原理及其在生物成像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作了进一步展望。

被引次数: CSCD(3)
O, O′-二(4-甲苯基)二硫代磷酸- N, N-二乙铵的晶体结构、热稳定性及缓蚀性
谢斌, 赖川, 相阳光, 邹立科, 向珍, 黄春, 易彬
应用化学    DOI: 10.3724/SP.J.1095.2011.00082
粒径可控阳离子型聚苯乙烯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陈浩, 邹其超, 余欢, 张金枝, 柴仕淦
应用化学    DOI: 10.3724/SP.J.1095.2011.00077
一种合成3,5-二氨基吡啶及3,5-二甲氧羰基氨基吡啶的新路线
胡炳成, 梁长玉, 陆明, 戴红升, 孙呈郭, 徐士超
应用化学    2012, 29 (01): 80-83.   DOI: 10.3724/SP.J.1095.2011.00065
摘要3756)      PDF (340KB)(1682)   

以3,5-二甲基吡啶为起始原料,经氧化、酰胺化,酰胺在不同的霍夫曼降解条件下合成3,5-二氨基吡啶及3,5-二甲氧羰基氨基吡啶,总收率分别为64%和68%。利用1H NMR、MS/MS、IR等方法对各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讨论了氧化反应及霍夫曼降解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反应均在常压下进行,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效率高。

被引次数: Baidu(7)
高纯度树状大分子聚酰胺-胺的合成与表征
崔玉花, 杨金红, 崔玉, 孙国新, 苏本玉
应用化学    DOI: 10.3724/SP.J.1095.2012.00273
静电纺丝法制备三维聚二甲基硅氧烷纳米通道
徐松秀, 王寅宁, 丛远华, 蒋诗平, 李良彬
应用化学    DOI: 10.3724/SP.J.1095.2011.00045
离子液体中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催化醇的氧化
刘霖, 马娟娟, 付廷明, 李善忠, 童志伟, 魏运洋
应用化学    2010, 27 (07): 801-805.   DOI: 10.3724/SP.J.1095.2010.90669
摘要3728)      PDF (876KB)(1130)   

按文献方法制备了3种八面体MnO6分子筛催化剂K-OMS-2、H-K-OMS-2和Cu-OMS-2,用SEM和XRD测试技术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和组成。 考察了这3种催化剂对用氧气选择性氧化醇为相应的醛或酮的催化作用,研究了采用不同OMS-2在离子液体[bmim]PF6中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其中H-K-OMS-2对苄醇和烯丙醇氧化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均超过90%。 催化剂和离子液体可分别用萃取法和减压蒸馏法从反应体系中回收,其中减压蒸馏法回收循环使用效果较好。

被引次数: Baidu(3) CSCD(2)
微波辐照2,6-二(2’-咪唑啉-2’-基)吡啶的合成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
张金艳, 肖小明, 谭年元, 徐莎莎, 欧阳泽英
应用化学    2010, 27 (06): 658-663.   DOI: 10.3724/SP.J.1095.2010.90532
摘要3687)      PDF (428KB)(1582)   

在微波辐射和无催化剂条件下,由吡啶-2,6-二甲酸与乙二胺反应合成了2,6-二(2′-咪唑啉-2′-基)吡啶,并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熔点分析测试技术对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表征。 考察了反应溶剂、反应物比及微波辐射功率。 结果表明,不同溶剂对反应产物和副产物的比例有明显影响,最佳溶剂为乙二醇,最佳反应条件为:原料摩尔比1∶2.7,微波功率450 W,辐射时间65 min,温度130 ℃,总收率71.2%。 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黏度测定了其与DNA的相互作用,测得键合常数Kb=(9.60±0.05)×104 L/mol,较常见的键合常数小。 推测化合物与DNA可能是以氢键作用与DNA沟面结合。

二氧化硅负载磷钨酸铵催化苯酚氧化溴代反应
丁俊红, 龚树文, 刘丽君, 李考真, 崔庆新
应用化学    DOI: 10.3724/SP.J.1095.2011.00094
聚酰胺酸结构及其亚胺化的红外光谱分析
金盈, 曾广赋, 朱丹阳, 黄燕, 苏朝晖
应用化学    2011, 28 (03): 258-262.   DOI: 10.3724/SP.J.1095.2011.00332
摘要3649)      PDF (346KB)(5998)   

利用变温透射红外光谱方法,通过跟踪聚酰胺酸(PAA)的亚胺化过程,对由均苯四酸二酐和4,4′-二氨基二苯醚合成的聚酰胺酸及经过加热亚胺化后生成的聚酰亚胺(PI)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分析,对聚酰胺酸和聚酰亚胺的红外谱峰进行合理的归属,发现聚酰胺酸在亚胺化过程中有—COO-和—NH+2存在,—COO-中羰基的对称与反对称伸缩振动分别位于1607和1406 cm-1,NH+2的伸缩振动则有3200、3133、2938、2880、2820和2610 cm-1等多个精细谱带。 并根据对—COO-和—NH+2谱峰的归属,提出聚酰胺酸生成聚酰亚胺的机理为聚酰胺酸中COOH的H+转移到聚酰胺酸中的NH上,形成NH+2,然后脱水环化生成聚酰亚胺。

被引次数: Baidu(66) CSCD(13)
氧化石墨烯水热还原前后的发光光谱
单云, 张红琳, 张凤
应用化学    2015, 32 (7): 837-842.   DOI: 10.11944/j.issn.1000-0518.2015.07.140381
摘要3645)   HTML85)    PDF (1115KB)(3646)   

分别采用改进Hummers方法和水热还原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 GO和RGO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荧光发射和激发光谱(PL、PLE)等技术手段进行了表征。 荧光发射光谱显示,氧化石墨烯(GO)在可见光的激发下可以得到波长在600~800 nm范围内的宽谱近红外荧光。 通过比较氧化石墨烯水热还原前后的光谱变化,发现氧化石墨烯近红外荧光起源于氧化石墨烯的表面含氧基团,如C=O、COOH。 近红外荧光穿透性好、对生物组织损坏小,非常适合于生物成像,预示着氧化石墨烯在生物成像方面的应用潜力。

被引次数: Baidu(1) CSCD(1)
席夫碱缓蚀剂的合成及其对碳钢材料缓蚀性能
关鲁雄, 占晶晶, 区叶秀
应用化学    2010, 27 (06): 716-720.   DOI: 10.3724/SP.J.1095.2010.90501
摘要3635)      PDF (359KB)(1395)   

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2种席夫碱类缓蚀剂N,N′-二水杨醛基-1,2-乙二亚胺(SB-Ⅰ)和水杨醛基吡啶-2-亚胺(SB-Ⅱ)在1 mol/L盐酸溶液中对A3碳钢的缓蚀性能。 失重实验表明,SB-Ⅰ和SB-Ⅱ在1 mol/L盐酸溶液中的浓度为20 mmol/L时,缓蚀效率分别达85%和92%。 经三电极体系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测定实验表明,缓蚀性能是由于碳钢材料表面为缓蚀剂分子吸附所致,二者均属阴极型缓蚀剂。

被引次数: Baidu(1)
正交试验法优化柠檬酸法氧化铝生产工艺
陈咏梅, 朱军利, 余章龙, 万平玉
应用化学    DOI: 10.3724/SP.J.1095.2011.00057
多羟基对苯二甲酸类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张建庭, 王坤, 赵德明, 谢品赞, 金宁人
应用化学    2010, 27 (11): 1241-1251.   DOI: 10.3724/SP.J.1095.2010.00028
摘要3629)      PDF (607KB)(2037)   

多羟基对苯二甲酸类化合物在医药及功能材料上的应用研究得到广泛关注。 选择了其中4个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多羟基对苯二甲酸的合成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从中归纳出以苯酚类化合物为起始原料,经Koble-Schmitt法制备,其工艺具有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及环境友好型等特点。

被引次数: Baidu(16) CSCD(2)
4-氨基吡啶催化6-烷氧基取代嘌呤衍生物的合成
陆鸿飞, 武鼎铭, 孙垒垒, 高玉华
应用化学    DOI: 10.3724/SP.J.1095.2012.00251
吡啶基咪唑[4,5-f]1,10-菲咯啉合成、表征及与瓜环作用的光谱学考察
黄智文, 林友文, 李光文
应用化学    2011, 28 (04): 464-470.   DOI: 10.3724/SP.J.1095.2011.00340
摘要3590)      PDF (466KB)(1328)   

设计合成了2个吡啶基菲咯啉衍生物2-(3-吡啶基)咪唑[4,5-f]1,10-菲咯啉(G1)和2-(4-吡啶基)咪唑[4,5-f]1,10-菲咯啉(G2),通过元素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考察了所合成化合物与六元瓜环Q[6]、七元瓜环Q[7]的相互作用,以及体系pH值对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在酸性条件下,Q[6]、Q[7]与Gl以及Q[6]与G2均发生包合形成1∶1的包合物,并有荧光增敏作用;Q[7]与G2作用形成1∶2包合物,且对G2有荧光猝灭作用;Q[6]、Q[7]与G1的包合常数分别为3.00×104和1.86×104 L/mol;Q[6]、Q[7]与G2的包合常数分别为1.64×104和1.01×103 L/mol。 随着体系酸性减弱,瓜环与客体作用减弱,在中性条件下,瓜环未与客体发生包合作用。

4, 6-二芳基-2-氨基嘧啶类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
江银枝, 周俊, 梁大伟, 蒋玲波, 刘正江
应用化学    2011, 28 (02): 209-213.   DOI: 10.3724/SP.J.1095.2011.00248
摘要3589)      PDF (632KB)(1433)   

合成并表征了5种4,6-二芳基-2-氨基嘧啶类化合物。 测试了它们对大肠肝菌甲硫酰胺肽酶(EcMetAP)的抑制作用及对CXCR4受体的拮抗作用。 发现5种化合物均对EcMetAP酶活有抑制作用,除化合物2外均对CXCR4受体有拮抗作用。 利用FieldTemplater和FieldAlign软件对化合物1~5的上述活性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化合物的嘧啶环3位N原子及4位取代苯环上若引入给电子基团,可增强这类化合物的EcMetAP酶抑制活性;在嘧啶环2位引入负电性较强的基团取代,改造2个苯环和嘧啶环的4、5、6位C原子的结构可增强其CXCR4受体拮抗活性。

被引次数: Baidu(4)
利用酯化淀粉和油酸甲酯制备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
张源, 梁启富, 张小兵, 刘峰
应用化学    2012, 29 (01): 113-117.   DOI: 10.3724/SP.J.1095.2011.00031
摘要3586)      PDF (441KB)(1444)   

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油酸甲酯分别为替代乳化剂和溶剂,采用浓缩乳化法制备了高度稳定的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通过测定乳液油滴粒径分布,结合乳液外观研究了乳化方法、预处理液中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质量分数、转速和剪切时间等工艺条件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对油酸甲酯具有较好乳化效果,以其为乳化剂可制备高度稳定的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油滴平均粒径在1.2 μm左右,且加速试验[即(54±2) ℃密封14 d]和常温储存6个月后平均粒径仅增长了0.1~0.3 μm,外观无变化;采用浓缩乳化法且预处理液中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质量分数在15%~25%时乳液稳定性较好,提高转速可降低油滴平均粒径,但对乳液均一性无显著影响,延长剪切时间对油滴平均粒径影响不大,但有利于提高乳液均一性;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为乳化剂制备的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稳定性优于常规水乳剂。

被引次数: Baidu(10) CSCD(3)
碱性水溶液中单6-氧-对甲苯磺酰-β-环糊精酯的非均相合成
王用良, 冯茹森, 郭拥军, 吕鑫
应用化学    2011, 28 (11): 1269-1273.   DOI: 10.3724/SP.J.1095.2011.00680
摘要3561)      PDF (349KB)(2630)   

不引入有机溶剂,低温下将对甲苯磺酰氯与β-环糊精在NaOH水溶液中进行非均相反应,得到了单6-氧-对甲苯磺酰β-环糊精酯(6-OTs-β-CD)。 借助1H NMR谱证实了环糊精单磺酰化机理。 考察了产物的水解因素,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投料摩尔比n(CD)∶n(TsCl)=4∶1,碱液浓度0.75 mol/L,反应物质量分数4.7%,反应温度0 ℃,反应5 h时,6位单酯化收率为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