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基于烧结机制的钙基吸收剂团聚体结构演变模拟
纪杰, 李明春, 沈存粮, 杨鑫
应用化学    2023, 40 (12): 1726-1736.   DOI:10.19894/j.issn.1000-0518.230151
摘要   (116 HTML1 PDF (3703KB)(112)  

钙循环工艺是一种具有很大应用潜力的脱碳技术,但其吸收剂晶粒间的烧结现象会随循环而加剧,导致高活性介孔及相应碳捕集能力衰减。根据煅烧进程中钙基吸收剂表界面结构的形成与演变特性,构建了再生CaO孔隙通道的拓扑结构和分级团聚体烧结模型,引入了二面角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烧结机制下钙基吸收剂的孔隙迁移规律,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再生CaO的烧结由表面-晶界-体积扩散联合控制; 所建数学模型可揭示钙基吸收剂孔结构动态演变规律,900 ℃不同烧结时间下(300~600 s),粒径75~150 μm的吸收剂(孔径25~75 nm)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孔体积变化率最大平均相对误差为16.50%,最可几孔径所对应的相对误差在6%内。相同烧结条件下,各粒级吸收剂(38~75、75~150、150~180 μm)的烧结颈生长出现明显的三段式生长,颈部生长率均呈前期快速增长、后期平缓趋势,且颗粒间的烧结会随吸收剂粒极的减小而加剧。

View table in article
图9 不同粒级钙基吸收剂通道体孔通道(A)和面孔增长率(B)变化曲线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不同粒级钙基吸收剂烧结600 s通道体孔通道面孔增长率变化曲线如图9所示。这2种孔隙在烧结过程中,属于半径增长的团聚体外通道孔。从图9A可以看出,38~75 μm颗粒中的通道体孔的增长率达到37%,75~150 μm颗粒的达到22%,150~180 μm颗粒可达到14%。从图9B可以看出,38~75 μm颗粒中的通道面孔的增长率达到50%,75~150 μm颗粒的达到30%,150~180 μm颗粒可达到18%。可见,在相同粒径下,通道体孔的半径增长率均稍落后于通道面孔的半径增长率,这是由于通道体孔的初始半径比通道面孔大,导致在相同传质条件下,通道面孔比通道体孔的半径增长更快。通道体孔与通道面孔可以很好地描述烧结过程中大孔道形成现象。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