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介孔钯-硼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和甲醇氧化电催化性能
孙立智, 吕浩, 闵晓文, 刘犇
应用化学    2022, 39 (4): 673-684.   DOI:10.19894/j.issn.1000-0518.210449
摘要   (666 HTML65 PDF (4866KB)(747)  

合金化可以调节贵金属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显著提升它们的电催化性能。尽管合金化在过去的20多年里已取得诸多成果,但是如何充分发挥纳米合金的组分优势仍需深入的探究。本研究通过一步溶液相合成法实现了类金属硼(B)合金化的钯基介孔纳米催化剂材料的合成,同时探究了B原子的组分优势和介孔形貌的结构优势在碱性介质中电化学甲醇氧化反应(MOR)的协同作用。最优PdCuB介孔纳米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MOR活性和稳定性。机理研究表明,优异的催化活性源于B原子在Pd基介孔纳米催化剂中的积极协同作用;该协同作用通过电子效应(改变Pd的表面电子结构从而减弱CO基中间体的吸附)和双功能效应(促进OH的吸附从而氧化CO基中间体)在动力学上加速了有毒CO基中间体的去除(提高甲醇氧化的决速步骤)。同时,B原子的间隙插入和介孔结构抑制了物理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熟化过程,显著增加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View table in article
图7 甲醇氧化电化学性能。Pd/C、Pd MNSs、PdB MNSs、PdCu MNSs和PdCuB MNSs的(A)CV曲线和(B)质量活性的总结;(C)表观活化能值Ea;(D)奈奎斯特图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由于去除CO基有毒中间体(如CO ads,CH 3OH ads)是MOR电催化的决速步骤,所以需要对合金化B在动力学上增强Pd基纳米催化剂的MOR电催化性能进行验证。在1.0 mol/L KOH和1.0 mol/L CH 3OH中的CV曲线中观察到2个特征峰(图7A)。正向扫描中的宽阳极峰归因于甲醇氧化为CO基中间体,而向后扫描中的尖锐阴极峰对应于CO基有毒中间体的氧化去除[42-43]。显然,B合金化的PdB MNSs和PdCuB MNSs的质量活性高于其参比纳米催化剂(Pd MNSs和PdCu MNSs)以及商业化Pd/C。其中,PdCuB MNSs的质量活性最高且达到了2.48 A/mg Pd(图7B)。如辅助材料图S3-S4所示,通过在不同温度下进行CV扫描计算得到上述纳米催化剂的表观活化能( E a)。根据Arrhenius方程,PdCuB MNSs、PdCu MNSs、PdB MNSs、Pd MNSs和商业化Pd/C的 E a值分别为27.1、29.3、31.4、33.6和44.7 kJ/mol(图7C)。显然,PdCuB MNSs和PdB MNSs的 E a值低于PdCu MNSs和Pd MNSs以及商业化Pd/C,这表明B合金化实现了降低了MOR的反应能垒。电化学阻抗谱(EIS)也用于评估纳米催化剂的MOR电催化过程。如图7D所示,B合金化的PdB MNSs和PdCuB MNSs的半圆半径小于Pd MNSs和PdCu MNSs,表明B的合金化克服了电荷转移阻力,从而加快了MOR电催化的电荷转移速率。与商业化Pd/C相比,除了硼合金化引入的组分优势外,介孔的结构优势的存在也加快了物质传输,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对MOR的活性和动力学速率起到了协同促进作用。
类金属B的积极协同促进效应(电子效应和双功能效应)加速了有毒CO基中间体的移除,这可能提高合金介孔纳米催化剂的电催化稳定性。此外,具有较小尺寸的类金属B间隙插入Pd-Pd/Pd-Cu晶格之间也可以抑制奥斯特沃尔德熟化过程并从原子上稳定催化剂。为了验证这个推论,首先评估了PdCuB MNSs和PdCu MNSs的MOR电催化循环稳定性(图9A和辅助材料图S7)。在1.0 mol/L 的KOH溶液中进行2500次CV循环后,PdCuB MNSs表现出较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保留了初始质量活性的50%以上(图9B)。此外,类金属B的协同作用还改善了PdCuB MNSs对电催化MOR的计时电流( i- t)稳定性。如图9C所示,由于有毒CO基中间体的吸附,PdCuB MNSs的质量活性在300 s内降低至0.21 A/mg Pd。而商业化Pd/C的MOR活性迅速下降至几乎为零。 较为明显的是,由于B合金化的PdCuB MNSs具有协同的电子和双功能作用,可以通过在1.0 mol/L KOH中进一步氧化有毒的CO基中间体而恢复其质量活性。电催化稳定性测试后的TEM图像显示材料保持介孔结构,无明显的坍塌破坏(辅助材料图S8)。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