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咔唑基铱(Ⅲ)磷光探针检测硝基芳烃及福井函数理论
王子昂, 曹利星, 邵盼, 朱梦宇, 刘恩宁, 梁爽, 邢杨, 狄玲, 杨占旭
应用化学    2022, 39 (10): 1617-1626.   DOI:10.19894/j.issn.1000-0518.210564
摘要   (394 HTML11 PDF (1712KB)(913)  

将咔唑基团引入有机配体并利用2步法合成了室温下具有磷光发射的新型铱(Ⅲ)配合物Ir(ppyCz)3。随后,以Ir(ppyCz)3为发光探针用于开发1,3-二硝基苯等6种常见硝基芳烃的高效发光检测方案。研究表明,Ir(ppyCz)3对1,3-二硝基苯具有最高的检测效率,猝灭常数KSV为(26.38±1.05) L/mmol,最低检测限为2.50 × 10-6 mmol/L。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及光谱交叠实验表明,Ir(ppyCz)3对硝基芳烃的发光检测机理为电子转移机理。硝基芳烃轨道权重福井函数的顺序与Ir(ppyCz)3对硝基芳烃的检测效率顺序相符。

View table in article
图6 Ir(ppyCz)3及硝基芳烃的前线轨道能级及电子密度等值面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一般地,若探针分子的LUMO能级高于分析物的LUMO能级,则处于激发三重态的探针分子可与分析物发生电子转移,并致使前者发光被猝灭[25]。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Ir(ppyCz) 3及6种硝基芳烃的前线轨道能级,并绘制了电子密度等值面。如图6所示,Ir(ppyCz) 3的HOMO电子云主要分布于环金属配体ppyCz的苯基吡啶单元及铱原子上,部分分布于咔唑单元上;Ir(ppyCz) 3的LUMO电子云则集中分布于ppyCz的苯基吡啶单元上,因此,Ir(ppyCz) 3的激发态同时包含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激发态(MLCT)及配体内的电荷转移激发态(IL)[26]。Ir(ppyCz) 3E HOMO为-5.020 eV, E LUMO为-1.328 eV, E g为3.692 eV。4-NT、1,3-DNB、3-NPM、NTF、Br-FNB及Cl-NTF的 E HOMO分别为-6.935、-7.599、-6.966、-7.831、-7.075和-7.591 eV; E LUMO分别为-2.208、-2.516、-2.227、-2.780、-2.815和-2.947 eV; E g分别为4.727、5.083、4.739、5.050、4.260及4.644 eV。Ir(ppyCz) 3E LUMO高于硝基芳烃,因此Ir(ppyCz) 3与硝基芳烃存在电子转移过程。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