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在前面我们了解了四川省自贡井盐的煮盐工艺,说起自贡井盐人们就不免谈起富顺豆花,有盐更有味。 【情境导入】三国时期,豆腐的制作技术在四川传播,在江阳县的金川驿地区流行。 这是一个重要的产盐区,其中富顺盐井生产的盐最多。 它还位于亚热带地区,土壤肥沃,雨量充足,光照条件好,适合种植大豆。 唐朝时,自贡地区盐业的发展导致盐业工人、商人和居民人数的增加,以及水陆交通的便利,使得人们对豆瓣食品的需求量大幅上涨。 有这样的传言,一些盐业工人急着去上班,无法等待鲜嫩的豆腐形成一定规整的形状,便跑到厨房,要求老板把鲜嫩未成形的豆腐卖给他们。 由于豆腐过于鲜嫩不适合煎炒,因此他们便借助盐和水蘸着吃。 这道菜很是鲜美,由此成为一道受众很广的菜肴。 【老师引导】那如何由豆浆得到鲜嫩的豆花呢?接下来就和老师一起来看一下下面这幅豆花制作流程图。 
图为豆花制作流程,图片来源: http://k.sina.com.cn/article_6724296968_190cca1080190145c6.html 富顺豆花的制作方法是将优质大豆浸泡在水中,接下来将浸泡过的大豆和适量的水倒入石磨,磨成细浆,然后将其在锅中煮沸,再倒入提前准备好的布袋中以去除豆渣,然后将已过滤的豆浆装入瓦缸中。 在冬季,需要立马加入胆水(盐卤),而在夏季,有必要在加入胆水(盐卤)之前等待一下。 点浆这一步是制作豆腐至为关键的一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卤水点豆腐”。 【过渡】为什么卤水能点豆腐?原理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下一小节。 

【设问1】相互聚沉的原因有哪些? 【设问2】卤水能点豆腐?原理是什么? 【小组讨论】明矾为什么能净水,用刚才所学的知识来解释? | 看教师通过教材和教学资料编撰的教学PPT,思考问题 【回答1】相互聚沉的原因可能有2种: ① 2种胶粒电性中和;② 2种胶粒的稳定剂相互发生破坏(如沉淀)。 此外,溶胶的浓度也影响电解质的聚沉值。通常对一价反离子来说,溶胶稀释时聚沉值增加,二价反离子不变,三价反离子降低(Burton-Bishop规则)。 【回答2】卤水的学名叫盐卤,是氯化镁、硫酸镁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所谓“点”豆腐,就是在蛋白质胶体中加入足够的电解质,用电解质中带正电荷的钙镁离子中和蛋白质胶粒所带的负电荷。由于蛋白质分子间没有了静电斥力,分散的蛋白质胶粒就聚集沉降下来,成为豆花。 【小组汇报】明矾学名是十二水硫酸铝钾,溶于水后会形成带正电荷的氢氧化铝胶体,而泥沙中细小的尘粒因为粒径小、比重小,以胶体形式分散在水中。 尘粒胶体一般带负电荷,二者相遇就可以中和掉泥沙胶体所带的负电荷,发生聚集沉淀,于是浑浊的泥水就变得非常清澈了。 | 知识目标: 借助民间故事富顺豆花进行实验教学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思考制作豆腐的原理。 能力目标: 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素养目标: 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