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蒸气辅助合成PCN-6(M)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CH 4和CO 2吸附性能
元宁, 马洁, 张晋玲, 张建胜
应用化学    2023, 40 (6): 896-903.   DOI:10.19894/j.issn.1000-0518.220341
摘要   (200 HTML2 PDF (3057KB)(254)  

以PCN-6(Cu3TATB2)为母体材料,Co、Fe、Mn、Zn和Ni为第2种金属,将蒸气辅助法应用于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的合成中,并成功制备出PCN-6(M)(M=Co/Fe/Mn/Zn/Ni)系列双金属材料,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和气体吸附等技术手段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结构、形貌、组成和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PCN-6(M)系列双金属材料的PXRD衍射峰和形貌与母体材料PCN-6一致,交换的金属在材料中分布均匀,交换量(质量分数)分别为Co:12.1%,Fe:22.0%,Mn:16.1%,Zn:17.5%,Ni:16.8%,远高于相同条件下溶剂热法的金属交换量(5%左右),在气体吸附性能方面,PCN-6(Zn)、PCN-6(Ni)和PCN-6(Co)这3种双金属材料对CH4和CO2的吸附能力优于母体材料,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计算表明,PCN-6(Fe)对CO2/CH4的吸附选择性优于母体材料。通过蒸气辅助法制备双金属MOFs材料,可以提高金属的交换量并改变MOFs材料对不同气体分子的亲合力,进而提高材料对气体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蒸气辅助法为双金属MOFs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且有望用应于其它材料的制备中。

SamplePCN-6PCN-6(Co)PCN-6(Fe)PCN-6(Mn)PCN-6(Zn)PCN-6(Ni)
BET surface area/(m2·g-13 770.7868.51 155.01 208.61 124.31 097.3
Langmuir surface area/(m2·g-15 285.61 202.21 599.51 674.11 557.41 521.4
Average pore diameter/nm2.072.132.142.152.092.19
View table in article
表2 PCN-6及PCN-6(M)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采用SEM和EDS对PCN-6(M)的形貌和金属交换量进行表征,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除PCN-6(Mn)外,其它PCN-6(M)双金属材料均继承了母体材料PCN-6的菱形六面体形貌,但与PCN-6相比,晶体表面略有粗糙,表明蒸气辅助金属交换过程中,发生了晶体破裂,有缺陷产生,这与PXRD结果相吻合。为确定不同金属的最佳交换条件,根据图2,除考虑金属交换量外,还结合了PXRD和BET比表面积的测试结果来确定金属离子添加量。EDS结果表明(图4),铜和其它金属在PCN-6(M)材料表面均匀分布,交换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2.1%(Co)、22.0%(Fe)、16.1%(Mn)、17.5%(Zn)和16.8%(Ni)。此外,为进一步验证金属交换结果,采用ICP-OES对不同反应温度的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图2),ICP-OES的测试结果与EDS测试结果相差不大,且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表1对比了蒸汽辅助法和溶剂热法制备的部分PCN-6(M)的金属交换量( wt),可以看出溶剂热法制备的PCN-6(Co)、PCN-6(Mn)和PCN-6(Ni)金属交换量仅为3.9%、4.2%和6.5%表明蒸气辅助法合成的双金属材料其金属交换量较溶剂热法更高,这是由于固相合成过程中反应物浓度远高于液相[20-21,26],且在固相合成过程中不存在化学反应平衡的限制。由此说明,蒸气辅助法能有效提高金属交换率,是一种构建双金属MOFs的较好方法。
77 K下PCN-6和PCN-6(M)的N 2吸脱附等温线如图5所示,所有样品的吸附等温线均为I型等温线,低压下( p/ p 0<0.01),吸附量增加迅速。PCN-6(M)的BET表面积分别为869 m2/g(Co)、1155 m2/g(Fe)、1209 m2/g(Mn)、1124 m2/g(Zn)和1097 m2/g(Ni),较母体材料PCN-6(3771 m2/g)均有所降低,表2列出了PCN-6和PCN-6(M)的比表面积及平均孔径,从表2可以看出,PCN-6(M)平均孔径均略高于PCN-6,进一步验证了金属交换过程中发生了晶体破裂及晶体缺陷的产生[27-28]。此外,基于本工作适当调整了PCN-6的合成条件,得到的PCN-6的Langmuir表面积(5285 m2/g)比Sun等[23](3800 m2/g)和Kim等[29](4436 m2/g)的Langmuir表面积更高。因此,在孔隙率和比表面积大的PCN-6上进行金属改性,能继承原始结构优异的空隙特性。
在PCN-6中引入Zn、Ni和Co这3种金属后,材料框架中的Cu2+不饱和金属中心被Zn2+、Ni2+或Co2+部分取代,一方面Zn2+、Ni2+或Co2+形成的不饱和金属位点对CH 4和CO 2的亲合力更大[32],另一方面Cu2+被部分取代时会产生双金属位[33],提高对CH 4和CO 2的吸附强度。另外结合材料的PXRD衍射峰强度(图3)、BET表面积以及孔结构参数(表2)来看,PCN-6(Zn)的平均孔径最接近母体材料PCN-6,其次是PCN-6(Co),说明在金属交换过程中,PCN-6(Zn)产生的缺陷较少,因此其CH 4和CO 2的吸附性能最优。总的来说,双金属PCN-6(M)的CH 4和CO 2吸附性能提升是由金属位点对气体分子的亲合力、金属交换过程中材料产生的缺陷情况以及比表面积共同决定的。
采用蒸气辅助法成功合成了PCN-6(M)系列双金属材料,第二金属交换量达到12.1%~22.0%,是相同条件下溶剂热法无法达到的,这为取代法制备双金属MOFs提供了新的合成思路,尤其是对于采用传统溶剂热法无法得到较高金属交换量的MOFs材料。气体吸附性能方面,PCN-6(Zn)、PCN-6(Ni)和PCN-6(Co)的CH 4和CO 2(低压)吸附能力均高于PCN-6,这是由金属不饱和位点的改变和混合金属位点的产生、材料缺陷的产生情况以及比表面积共同决定的。理想吸附溶液理论计算结果表明,PCN-6(Fe)比PCN-6有更高的CO 2/CH 4吸附选择性,表明金属交换可提高材料对CO 2/CH 4吸附选择性,可为CH 4和CO 2分离纯化提供新的方法。
本文的其它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