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发展简便、快捷、对镍离子(Ni2+)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探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金属离子诱导罗丹明酰胺衍生物反应开环的策略,设计并合成了对Ni2+检测具有单一选择性识别的紫外吸收探针。 同时,该探针可对水溶液中的Ni2+实现“裸眼”识别。 此外,该探针对Ni2+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其对水溶液中Ni2+的检测限为0.5 μmol/L,表明该探针可用于Ni2+的检测分析。
Molecular spectroscopy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ensitivity and simple operation. Therefore, it is significant to develop a probe with high selectivity for nickel ions(Ni2+). In this paper, a novel molecular probe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from rhodamine B, hydrazine hydrate and 2-acetylpyrazine for the detection of Ni2+ with excellent selectivity in aqueous media. Simultaneously, the probe rhodamine B amide derivative(RWZ) can achieve “naked eye” recognition of Ni2+ in aqueous solution. Furthermore, the probe shows high sensitivity to Ni2+ with low limit of detection(0.5 μmol/L), indicating that the probe can be used for detection of Ni2+ in aqueous solution.
地壳中镍的含量仅次于硅、氧、铁、镁,居于第5位,其广泛分布于大气、土壤和水体中[1,2]。 环境中镍的污染源主要是镍矿的开采和冶炼、煤、石油燃烧等,通过大气沉降、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天然水体,危害水生生态系统,并通过食物链在人体中累积[2]。 世界卫生组织饮水质量指南推荐的饮水中镍的容许度为0.02 mg/L[2]。
目前,检测镍的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3]、电化学分析法[4,5,6]、分子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7,8]等。 其中,分子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已被应用于镍离子的检测分析[9,10]。 龚国权等[11]使用吐温80作用于达旦黄-镍的体系,实现对镍离子的检测分析。 相对于丁二酮肟, α-联呋喃甲酰二肟等分光光度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等优点[12]。 然而,这些方法在应用中,大都需要采用萃取法消除干扰离子影响,不够简捷[12]。 因此,建立简便、快捷、对镍离子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检测方法非常有必要。
罗丹明B类染料由于其水溶性好、结构易于修饰、摩尔吸光系数较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分子探针的设计和合成[9,13,14]。 Aruna等[15]合成了在乙腈溶剂中对Ni2+、Cr3+和CN-有识别功能的罗丹明B荧光探针,然而,对水体中镍离子具有选择性、灵敏度高的罗丹明B类分子探针尚未见报道。 本文以金属离子诱导罗丹明酰胺衍生物反应开环的策略[15,16],设计并合成了结构简单,对水溶液中的Ni2+具有高度选择性的“off-on”型分子探针罗丹明B酰胺衍生物(RWZ),并可对水溶液中的Ni2+实现“裸眼”识别。 该方法对镍离子的检测分析无需采用萃取法消除干扰离子的影响,具有操作简便、快捷,选择性好,灵敏度较高等优点。
水合肼购(≥85%,上海试剂公司);罗丹明B(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2-乙酰基吡嗪(分析纯,百灵威试剂公司);AgNO3、Pb(NO3)2、NaNO3、KNO3、BaCl2、ZnCl2、MgCl2、CdCl2、HgCl2、CuCl2、NiCl2、CaCl2、AlCl3、HCl和NaOH均为分析纯试剂,购自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公司。 溶液的pH值由Tris-HCl缓冲溶液调节。
DMX-300型核磁共振仪(1H NMR,13C NMR,美国Bruker公司);ESQUIRE LC-MS质谱仪(美国Bruker公司);U-4100型分光光度仪(日本日立公司);Model pHS-3C型pH计(上海雷磁公司)。
罗丹明B酰肼(RWZ)按照文献[17,18]的合成方法合成。 将3.0 mmol(1.38 g)的罗丹明酰肼溶解在40 mL乙醇中,搅拌15 min,使其完全溶解后,加入约4.0 mmol(0.49 g)2-乙酰基吡嗪,搅拌回流9 h,旋出约30 mL乙醇,冷却使其重结晶,过滤,粗产品再用乙醇重结晶,真空干燥后得到约1.3 g橘红色粉末,产率77.3%。 探针RWZ合成路线图见Scheme 1。1H NMR(400 MHz,CDCl3), δ:9.01(s,1H),8.46(m,2H),7.95(m,1H),7.51(m,2H),7.21(d,1H, J=6.9 Hz),6.58(d,2H, J=7.8 Hz),6.37(d,2H, J=7.7 Hz),6.29(dd,2H, J=8.9,2.5 Hz),3.33(q,8H, J=7.0 Hz),2.36(s,3H, J=5.8 Hz),1.16(t,12H, J=7.0 Hz);13C NMR(400 MHz,CDCl3), δ:167.14,160.66,153.64,151.72,150.62,148.76,144.37,142.70,132.75,130.55,128.38,124.20,
123.27,107.82,106.47,97.82,67.35,44.35,17.20,12.68;MS(positive) m/z,计算值:560.3,实测值:561.3([M+H]+),583.3([M+Na]+)。
为了研究化合物RWZ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选择AgNO3、Pb(NO3)2、NaNO3、KNO3、BaCl2、ZnCl2、MgCl2、CdCl2、HgCl2、CuCl2、NiCl2、CaCl2和AlCl3为研究对象。 实验结果表明,在pH=7.2的Tris-HCl缓冲体系中,探针RWZ(20 μmol/L)具有极微弱的紫外吸收光谱;向其中加入Ni2+(20 μmol/L),探针RWZ在552 nm出现紫外吸收峰,同时溶液呈现粉红色,放置19 h以后,其溶液的颜色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向其中加入Cu2+,呈现较弱的紫外吸收强度,放置19 h以后,其溶液的颜色变浅,可能归因于探针RWZ与Cu2+形成的配合物不稳定;而向其溶液加入其它金属离子则无此现象(见图1和图2)。
![]() | 图1 在pH=7.2的Tris-HCl缓冲体系中,探针RWZ对不同金属离子的紫外吸收响应Fig.1 UV-Vis absorbance of RWZ in Tris-HCl buffer solution(pH=7.2) upon addition of metal ions |
进一步考察了共存金属离子对探针RWZ紫外吸收强度影响。 在pH=7.2的Tris-HCl缓冲体系中,向探针RWZ(20 μmol/L)和Ni2+针RWZ对不同金属离子(20 μmol/L)的紫外吸收响应的溶液中加入相同于Ni2+浓度的共存金属离子,体系的紫外吸收强度几乎没有变化,表明探针RWZ对Ni2+的识别不受共存离子的干扰(见图3)。
罗丹明B类分子探针会受到溶液pH值的影响[19]。图4为探针RWZ(20 μmol/L)和RWZ(20 μmol/L)+Ni2+(20 μmol/L)在552 nm 处的紫外吸收强度与pH值(3.3~10.1)关系曲线图。 由图4可见,在pH值3.3~4.9范围内,探针RWZ有较强的紫外吸收,归因于氢离子促使探针RWZ的内酰胺环开环,产生了紫外吸收[20];而在近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探针RWZ几乎没有明显的紫外吸收。 向其溶液中加入Ni2+(20 μmol/L) 后,探针RWZ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紫外吸收,且在pH值3.3~10.1之间出现明显的增强。 在pH=7.2的近中性Tris-HCl的缓冲体系中,探针RWZ与Ni2+的配合物产生的紫外吸收较强而探针RWZ自身的紫外吸收强度较弱。 因此,本文所有实验均在pH=7.2的Tris-HCl缓冲体系中进行。
如图5可见,在pH=7.2的Tris-HCl缓冲体系中,探针RWZ(20 μmol/L)的紫外吸光度与一定浓度的Ni2+且呈现良好的线性,其工作曲线为 Y=0 .02755 +0 .00463 X,相关性系数 r=0.9897,RWZ对Ni2+的检测限为0.5 μmol/L。
通过等物质量连续变化法(Job's plot)计算探针RWZ与Ni2+的配合比。 保持探针RWZ和Ni2+的总浓度和为20 μmol/L不变,然后连续改变Ni2+所占的摩尔分数,体系的紫外吸收强度在552 nm处随之变化(图6)。 当Ni2+摩尔分数为0.5时,探针RWZ与Ni2+形成的配合物出现最大的紫外吸收强度,初步确定探针RWZ与Ni2+是按照化学计量比为1:1进行配合。 通过ESI-MS分析法,进一步研究探针RWZ与Ni2+配合的化学计量比(见辅助材料图1S)。 在质谱图中,从产物的分子离子峰( m/z=620.1,[RWZ+Ni-H]+)可以看出,探针RWZ与Ni2+是按照1:1的化学计量比进行配位的。 这与Job's plot实验所得出的结论相吻合。 推测其配合方式可能如Scheme 2所示。
![]() | 图6 探针RWZ与Ni2+的Job's plot曲线Fig.6 Job's plot of the complex formed by n(Ni2+): n(RWZ+Ni2+)The total concentration of RWZ and Ni2+ was 20 μmol/L |
在优化条件下,使用探针RWZ对厦门大学校湖湖水进行加标回收实验。 具体实验步骤为:湖水取样后进行过滤,以去除里面的杂质。 在5 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3.7 mL水样、260 μL Tris-HCl缓冲溶液、加入不同浓度的Ni2+,摇匀后在室温下放置30 min,取出3 mL样品转移至1 cm石英比色皿中,加入探针RWZ(20 μmol/L),反应15 min后,测定其紫外吸收光谱,并与标准曲线对照计算得出Ni2+浓度。 在单独的湖水水样,未检测到Ni2+,可能由于湖水含有极其微量的Ni2+,低于探针RWZ对Ni2+的检出限;表1为加标回收实验数据,回收率在95.8%~96.3%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低于5.0%,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 | 表1 水样加标回收实验( n=9) Table 1 Determination of Ni2+ in samples( n=9) |
本文以罗丹明B、水合肼和2-乙酰基吡嗪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可用于检测镍离子的“off-on”型探针罗丹明B酰肼(RWZ)。 该探针不仅对水溶液中的镍离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同时,向其溶液中加入镍离子,其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通过颜色的变化能够实现对水溶液中镍离子的“裸眼识别”。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对镍离子选择性好、灵敏度较高等优点,可用于水体中镍离子的检测分析。
辅助材料(Supporting Information)[探针RWZ与Ni2+的ESI-MS谱图]可以免费从本刊网站(http://yyhx.ciac.jl.cn/)下载。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