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稀溶液粘度法研究了氯化聚丙烯与石油树脂、丙烯酸树脂和醇酸树脂间的相容性,并用 α判据对相容性结果进行判别。 结果显示,石油树脂/氯化聚丙烯的共混体系是相容的;丙烯酸树脂/氯化聚丙烯的共混体系是不相容的。 而醇酸树脂与氯化聚丙烯的相容性情况复杂,由二者的组成决定。 当 m(醇酸树脂): m(氯化聚丙烯)<1:1时,体系是相容的;当 m(醇酸树脂): m(氯化聚丙烯)>1:1时,体系是不相容的。 通过共溶剂法和涂膜宏观特性对上述体系的相容性进行测定,所得结果与 α判据的结果相符合,印证了稀溶液粘度法研究溶液中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预测涂料树脂的相容性具有一定可行性。
The viscosities of the dilute solutions containing chlorinated polypropylene(CPP) and the coating resins, such as petroleum resin(PTR), acrylic resin(ALR) and alkyd resin(SAR), with different compositions were measured. The miscibilities of PTR/CPP blends, ALR/CPP blends and SAR/CPP blends were discriminated by the miscibility criterion α which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data by dilute solution viscos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PTR/CPP blends are miscible and ALR/CPP blends are immiscible, while the miscibilities of SAR/CPP blends are determined by their compositions. SAR/CPP blends are compatible when the mass ratios of SAR to CPP are less than 1:1, while the blends are incompatible when the mass ratios are greater than 1:1,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mixtures, the clarity and the related glossiness of the films. Therefore, the dilute solution viscosity can be used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coating polyblend miscibility by determining polymer-polymer interactions in solution.
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在高分子材料应用开发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近年来,用稀溶液粘度法考察稀溶液中高分子与高分子、高分子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和预测两种高分子共混物的相容性受到了广泛地关注[1,2,3,4]。 在涂料、胶粘剂、油墨等领域,氯化聚丙烯(CPP)是聚丙烯类树脂首选的附着力促进剂,其应用过程中,常采用与其它涂料树脂共混复配的方法,这些高分子共混物的相容性则是配方研究中重要的基础工作[5,6,7]。 采用稀溶液粘度法研究相容性不需要特殊贵重的仪器,所得结果比常用的共溶剂法[5]、涂膜透明度法[6]、红外光谱法[7]等更为全面,而且稀溶液粘度法预测相容性有一定的热力学基础[4,8,9],所得结果能够进一步从理论上说明问题,在涂料树脂共混体系研究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因此值得重视。 本文选用氯化聚丙烯与其它树脂的相容性作为探讨稀溶液粘度法在涂料树脂间相容性研究的一个例子,发现所得相容性结果与共溶剂法、涂膜透明度法能够很好的符合,在涂料共混体系研究中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
氯化聚丙烯(CPP),广州市金珠江化学有限公司,氯化度为30%,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7×105;醇酸树脂(SAR),郑州双塔涂料有限公司,树脂的固含量为50%,溶剂为甲苯;丙烯酸树脂(ALR),树脂质均相对分子质量5000,固含量50%,溶剂乳酸丁酯;石油树脂(PTR),武陟瑞科化工有限公司,工业级;其它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或化学纯。
AVS310型高精度光电自动计时粘度测量系统(德国Schott公司),计时精度为±0.01 s,所用恒温水浴(德国Schott公司),控温精度为±0.005 K;721型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KGZ-1B型镜向光泽度仪(天津伟达试验机厂)。
特性粘度用光电自动计时粘度测量系统进行测定。 按照文献[1]和[3]方法,在298.15 K下,测定氯化聚丙烯、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石油树脂甲苯溶液(浓度范围4.0~15.0 g/L),以及不同混合物组成稀溶液的流动特性,由流出时间计算相对粘度和增比粘度。
将涂料树脂如石油树脂、丙烯酸树脂等分别与氯化聚丙烯按照一定的质量比配成甲苯为溶剂、固含量为30%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搅拌30~60 min,观察溶液透明情况。 然后静置24 h,观察溶液的稳定和分层情况。
将氯化聚丙烯溶于甲苯溶剂中,所得CPP溶液按比例与醇酸树脂等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制成固含量30%的混合溶液。 然后,用涂布器把此混合液涂布在干净的玻璃基材上(膜厚为200 μm),在60~80 ℃下烘干成膜。
用分光光度计( λ=550 nm)测定涂膜透光度,用KGZ-1B型镜向光泽度仪(反射角60°)测定其光泽度。 相对透光度(%)和相对光泽度(%)按照式(1)和(2)进行计算:
稀溶液粘度法判别相容性的基本特点是,将既定比例的混合高聚物1和2在小分子溶剂中配成稀溶液,测定其粘度。 按照相容性判据预测在溶剂不存在时,两种高聚物在这种比例共混时是否相容。 判别其相容性的基本方法有Sun提出的 α判据[8,9]、蒋文华、韩世钧的 β判据[9,10]、Chee基于Huggins方程提出的 μ判据[11]以及杨海洋提出的特性粘数判别法[12]等。 由于它们对相容性的判别结果,基本上都是一致的,本文采用 α判据进行判别,其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如下:
对于单一高分子在小分子稀溶液中测得的增比粘度 ηsp和其质量浓度 ρ关系式为:
式中, b为溶液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常数; k为Huggins方程参数;[ η]为特性粘数(mL/g); ρ为溶液质量浓度(g/mL)。 由高分子1、2和小分子溶剂组成的三元体系稀溶液,也有类似的关系式:
式(4)中,下标m表示两种高分子混合物的对应质量。 ρm是两种高分子浓度之和。 若用 w1、 w2分别表示高聚物1、2在两种聚合物总质量中所占的分率,则 w2 =1 -w1。相容性判据可由下式算出:
若 α≥0,则1、2两种分子相互吸引,体系相容;若 α<0,表示两种分子相互排斥,体系不相容。 这里, km是由式(4)从实验数据直接求出的。 式(5)中等式右边第二项是当1、2两种高聚物分子间无相互作用时按照加和规则得到的参数值。 式(5)表示的是实际体系和加和规则的偏差,而这个偏差是由分子间相互作用产生的。
为了考察氯化聚丙烯与常用涂料树脂的相容性,将氯化聚丙烯和收集到的涂料树脂按质量比为 m(氯化聚丙烯): m(涂料树脂)=1:1进行混合,然后按质量比稀释配制成 w(氯化聚丙烯)=15%、 w(涂料树脂)=15%、 w(二甲苯)=70%的溶液。 如果两种树脂相容,则溶液透明,将溶液在玻璃板上涂布,涂膜光亮透明;如果不相容,则溶液分层,搅混涂布后得到的涂膜不光亮透明[13]。 从中找出3个典型代表,石油树脂混合溶液不分层且涂膜光亮透明;醇酸树脂和氯化聚丙烯的混合溶液当时不分层,但放置24 d后开始分层,涂膜基本光亮透明;含有丙烯酸树脂的溶液混合后立即分层,涂布后不能形成平整的膜。 这样,初步选定这3种涂料树脂为对象,用稀溶液粘度法对其与氯化聚丙烯树脂的相容性作进一步的研究和考察。
在298.15 K,用粘度测量系统测定丙烯酸树脂与氯化聚丙烯(ALR/CPP)共混物稀溶液在乌氏粘度计中的流过时间,将实验得到的增比粘度和溶液浓度之比( ηsp/ ρ)与溶液浓度( ρ)作图,结果见图1。 再按照式(3)和式(4)对 ηsp/ ρ~ρ关系进行线性拟合,线性拟合方程见表1,根据线性方程的斜率和截距求出特性粘数[ η]或[ η]m、Huggins方程参数 k或 km ,最后按照式(5)计算出丙烯酸树脂与氯化聚丙烯共混物相容性判据参数 α值。 在不同质量配比下,石油树脂与氯化聚丙烯(PTR/CPP)的稀溶液参数也列于表1。
![]() | 图1 ALR/CPP共混物在不同组成下比浓粘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Fig.1 Reduced viscosities of ALR/CPP blends with various compositions against solution concentrations m(ALR): m(CPP): a.0:1; b.1:2.8; c.1:0.934; d.3.21:1; e.1:0 |
![]() | 表1 298.15 K下ALR/CPP和PTR/CPP共混物的稀溶液参数 Table 1 The dilute solution parameters for ALR/CPP and PTR/CPP blends at 298.15 K |
从表1可以看出,在不同质量配比下,石油树脂和氯化聚丙烯共混物(PTR/CPP)的 α值是正值,按照 α判据的规定,它们在不同比例下均是相容的。 而丙烯酸树脂和氯化聚丙烯的共混物(ALR/CPP)的 α均是负值,在不同比例下它们均是不相容的。 所得结果与共溶剂法和涂膜透明度法宏观测定的结果是一致的。
氯化聚丙烯与醇酸树脂(SAR/CPP)共混物稀溶液特性粘数和 α判据计算结果见表2。
![]() | 表2 298.15 K不同配比SAR/CPP共混物的稀溶液参数 Table 2 The dilute solution parameters for SAR/CPP with various compositions at 298.15 K |
从表2可以看出,醇酸树脂/氯化聚丙烯(SAR/CPP)共混物与前面的两种混合情况不同,当 m(SAR): m(CPP)<1:1时, α是正值,共混物是相容的。 但当 m(SAR): m(CPP)>1:1时, α是负值,共混物是不相容的。 文献[5]在考察62#醇酸树脂中羟基值含量对醇酸树脂、氯化聚丙烯和甲苯相容性的影响时,曾经做过溶液分层和涂膜光泽度的测定,实验发现分层情况与醇酸树脂中的羟基值有关,对于不同的醇酸树脂均存在着混合物在质量比1:1附近相容性有明显变差的现象,与本文 α判断结果相似。
为对所研究的醇酸树脂/氯化聚丙烯体系的相容性进行更详细的考察,将醇酸树脂与氯化聚丙烯配成树脂配比不同、固含量为30%的甲苯溶液,观察溶液的稳定和分层情况,结果见表3。
![]() | 表3 不同配比SAR/CPP混合溶液的稳定性 Table 3 Solution stabilities on the SAR/CPP solutions with various compositions |
从表3可以看出,当 m(SAR): m(CPP)<1:1( w1为0.5)时,混合溶液稳定透明,不分层。 当 m(SAR): m(CPP)>1:1时,混合溶液分层。 将上述混合溶液涂布在干净的玻璃基材上,烘干成膜后测定涂膜相对光泽度和相对透光度,结果见图2。 为便于比较醇酸树脂和氯化聚丙烯的相容性与涂膜宏观特性的关系,将判据 α值随共混物中醇酸树脂含量的变化关系作图,结果见图3。
![]() | 图2 SAR含量 w1对SAR/CPP涂膜光泽度和透光度影响Fig.2 Effect of SAR content w1 on the glossiness and the clarity of the SAR/CPP films a.transparence of the films; b.glossiness of the films |
在图2和图3中,当 w1小于0.5时,图3中 α值大于0,表示SAR/CPP两种树脂相容,表现为混合物涂膜的宏观特性基本恒定,其相对光泽度和相对透光度均保持在较高的数值,在图2中为两条近似水平线;当 w1大于0.5时, α值小于0,表示两种树脂不相容,且不相容程度与两种树脂的配比(即醇酸树脂含量 w1)密切相关,表现为这些混合物膜的光泽度和透明性随 w1的增大先急剧下降后逐渐升高,并出现极小值点。可以看出,SAR/CPP混合物涂膜的相对光泽度和透光度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二者均可以定量地表示涂膜的宏观特性。 同时,所得的混合溶液分层情况、涂膜宏观特性与稀溶液粘度法预测树脂相容性的结果符合甚好,暗示树脂相容性和涂膜宏观特性之间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采用 α判据对氯化聚丙烯与石油树脂、丙烯酸树脂和醇酸树脂间的相容性进行了判别。 结果发现,石油树脂/氯化聚丙烯的共混体系是相容的;丙烯酸树脂/氯化聚丙烯的共混体系是不相容的;醇酸树脂/氯化聚丙烯混合体系的相容性由二者组成决定。 当醇酸树脂含量小于0.5时,混合树脂体系是相容的,当醇酸树脂含量大于0.5时,共混体系是不相容的。 用共溶剂法和涂膜宏观特性对上述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测定,所得结果与 α判据的结果相符合,表明稀溶液粘度法在涂料树脂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研究中具有一定价值。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