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基于亮蓝为显色剂的高酸度试纸
赫春香*, 王微, 霍春宝, 高峰*
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辽宁 大连116029
通讯联系人:赫春香,教授; Tel:0411-82158329; E-mail:hcx0224@163.com; 研究方向:化学传感器

共同通讯联系人:高峰,讲师; Tel:0411-82158329; E-mail:fenggao2003@163.com; 研究方向:功能材料

摘要

研究了色素亮蓝对氢离子浓度大于1 mol/L溶液的颜色响应及其变色机理,并将其作为显色剂应用于高酸度试纸的研发。 研究表明,固定于改性基纸上的亮蓝处于氢离子浓度为0.1~9.0 mol/L范围的介质溶液中时,其颜色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酸度响应特征,即随着溶液酸度的提高,亮蓝逐渐由蓝色转化为蓝绿色、绿色、黄绿色直至黄色。 该响应具有普适性,不受无机酸的种类与氧化性强弱的影响。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溶液酸度对亮蓝光吸收特性的影响,提出其可能的变色机理。 以亮蓝为显色剂开发出高酸度试纸,该试纸可以直接检测溶液中0.1~9.0 mol/L范围内的氢离子平衡浓度,精确度为±1 mol/L。

关键词: 亮蓝; 酸度响应; 高酸度试纸; 变色机理
中图分类号:O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0518(2015)10-1215-06
High Acidity Test Paper Based on Brilliant Blue as Color Agent
HE Chunxiang, WANG Wei, HUO Chunbao, GAO Fe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29,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HE Chunxiang, professor; Tel:0411-82158329; E-mail:hcx0224@163.com; Research interests:chemical sensors

Co-corresponding author:GAO Feng, lecturer; Tel:0411-82158329; E-mail:fenggao2003@163.com; Research interests:functional material

Abstract

The color response of brilliant blue to the acidity of solutions(H+ concentration >0.1 mol/L) and the mechanism were studied using a prepared high acidity test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lors of dissolved or fixed brilliant blue vary with the change of the acidity of solutions. It turns regularly from blue, green, kelly to yellow with the increase of H+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from 0.1 to 9.0 mol/L in the solution. The color transition only depends on the acidity of the solution and is unaffected by the acid type or its oxidation. The absorption phenomena between the color variation of brilliant blue and solution acidity were investigated by spectrophotometry, and the mechanism was also proposed. The high acidity paper was prepared based on the color response of brilliant blue to the acidity. It can be used to directly detect the H+ concentration of the solution in the range of 0.1~9.0 mol/L with the accuracy of ±1 mol/L.

Keyword: brilliant blue; acidity response; high acidity test paper; mechanism of color variation

溶液酸度的测定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主要采用各种精度pH试纸以及便携式微型酸度计实现快速检测,直接测定的氢离子浓度范围局限于1×10-1~1×10-14 mol/L之间。 实际生产实践中,需要在线控制并监测溶液酸度大于1 mol/L的高酸度场合非常之多,例如强酸工业生产流程的控制,强酸性清洗液的配制与使用等[1,2,3,4,5,6]。 但是现有高酸度溶液快速检测的方法非常之少,偶有报道也往往需要借助较高的技术手段,如Noire等[7]以青蓝R为显色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成了高酸度光学传感器,可以在线测定1~10 mol/L的HNO3,精确度达到±0.2 mol/L;王路等[8]依据超声波的速度与溶液酸度的关系制成了高酸度声速传感器,可以测定浓度高达99%的硝酸和硫酸。 尽管上述报道实现了某些酸溶液的检测,但均采用了自制的特殊装置,因此开发快速、简单且具有普适性的高酸度溶液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亮蓝(brilliant blue)是常用的食品色素和纤维染料,在不同的介质中表现出多变的颜色,如在水和乙醇溶液中呈现鲜艳的蓝色,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为紫色,在浓硫酸中呈血红色[9]等。 基于亮蓝的颜色与介质的密切相关性,我们开展了其在不同酸性介质中的颜色响应特性研究,发现亮蓝的颜色表现出明显的酸度响应特性。 我们以亮蓝为显色剂,成功开发出高酸度试纸以用于检测氢离子浓度大于1 mol/L的溶液,已获得国家专利[10],填补了国内外有关高酸度试纸的空白。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UV24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WK-2型电热恒温干燥箱(天津津海第一医疗器械实验设备厂)。

1.00×10-3 mol/L亮蓝标准溶液(亮蓝由上海染料研究所有限公司提供,纯度大于97%);10.0 mol/L盐酸贮备液(由优级纯浓盐酸反复调制而成,经NaOH标准溶液标定其浓度,贮存于下口试剂瓶中);高氯酸;浓硝酸;浓硫酸。除注明外,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石英亚沸二次重蒸水。

1.2 实验方法

1.2.1 亮蓝的酸度响应行为测定 配制多份浓度为3.00×10-5 mol/L的亮蓝溶液,分别向其中加入不同量的10.0 mol/L HCl贮备液,调节各份亮蓝溶液中HCl浓度为0.1~6.0 mol/L。 将上述亮蓝溶液转移至直径为1 cm的无色西林瓶中,观察并用相机记录亮蓝溶液的颜色,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350~700 nm波长范围内的吸收曲线。

1.2.2 高酸度试纸的制备 以中速定性滤纸为基纸,浸泡在一定浓度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中,浸润均匀后取出,在空气中晾干,得到改性基纸。

将改性基纸浸泡在一定浓度的亮蓝溶液中,取出,室温下自然晾干,即得到以亮蓝为显色剂的高酸度试纸。

在10 mL比色管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盐酸贮备液,加水定容,配制成H+浓度分别为0.1、1.0、2.0、3.0、4.0、5.0、6.0、7.0、8.0和9.0 mol/L的标准溶液。 将改性基纸浸泡到上述溶液中,达到吸附平衡,取出,室温下晾干,即得到标准比色板。

将高酸度试纸条的一端插入待测试液中,取出,与标准比色板对比并确定待测液中H+的浓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亮蓝酸度响应特性及其变色机理

表1给出了亮蓝在HCl浓度为0~6.0 mol/L溶液中的颜色变化特征。 相机记录的照片表明,亮蓝随溶液中酸浓度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响应。 当溶液中无HCl时,亮蓝溶液呈鲜艳的蓝色;随着HCl浓度从0.1到6.0 mol/L逐渐提高,亮蓝溶液分别呈现浅蓝、蓝绿、绿、浅绿、草绿、黄绿、深黄和黄色的递变。

表1 亮蓝在不同浓度HCl溶液的颜色与吸光度变化 Table 1 Colors and absorbance of brilliant blue in the various acid solutions

图1 HCl浓度对亮蓝吸收曲线的影响Fig.1 Effect of HCl concentration on absorption curves of brilliant blue

为了进一步定量说明亮蓝对不同H+浓度的响应特性,以水为空白,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350.0~700.0 nm波长范围内的吸收曲线,结果如图1所示,并将不同测试条件下的最大吸收波长与吸光度同列于表1。 从图1的吸收曲线可以看出,亮蓝在中性溶液中于测定波长范围内存在两个吸收峰(P1和P2)(图1,黑线),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622.0和404.0 nm,对应的吸光度之比 A1 /A2=8.73。 根据光的互补原理,622.0 nm波长的光属于橙黄色区域,被吸收后溶液呈现出其互补色—蓝色;而404.0 nm波长处的光属于蓝紫色区域,被吸收后溶液呈现出其互补色—黄色。 由于 A1 A2,所以亮蓝在中性溶液中显蓝色。随介质酸度的提高, A1逐渐减小, A2则逐渐增大,导致 A1 /A2由8.73逐渐减小到0.001,对应于亮蓝的颜色经历了由蓝到绿再到黄色的渐变。 值得注意的是: λmax1基本不变,但 λmax2在HCl浓度≤2.0 mol/L时,随酸度的增大而逐渐红移至427.0 nm,当HCl浓度>2.0 mol/L时不再发生明显变化,说明亮蓝的结构随HCl浓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从亮蓝结构式出发,进一步分析亮蓝的上述光谱吸收行为。 亮蓝的结构式如图2 A所示[9],当亮蓝处于中性溶液中时,吸收波长较大的P1和吸收波长较小的P2分别归属于 的吸收行为,而根据物质的共振结构理论[11],亮蓝在中性溶液中还有另一种结构与之共存(见图2 B);当亮蓝处于酸度>6.0 mol/L 的强酸性介质条件时,P1几乎完全消失,预示着 结构的消失。基于亮蓝的上述结构,推测亮蓝在中性溶液中以 A式结构为主要型体,呈现蓝色;当亮蓝处于0.1~2.0 mol/L的酸性条件时, B式结构中碱性较强的=N—基团可以优先接受1个H+,使共轭性较强的 结构转变为共轭性减弱的 结构,荷正电的 可以与荷负电的—S形成内盐(见图2 C)。由于 C式结构稳定性很强,因而随着介质中H+浓度的增大,亮蓝由a式结构逐渐转化成 C式结构,与之相应的外观特征是亮蓝的蓝色减弱、黄色增强的变化;同时其吸收谱图表现为吸收峰P1消失、P2增强。由于 C式结构与 B式结构的差别,图1的吸收谱图观察到HCl浓度≤2.0 mol/L时,随H+浓度增强, λmax2由404.0 nm逐渐红移至427.0 nm;但当溶液酸度>2.0 mol/L 时,亮蓝的另外两个磺酸基也各接受一个H+,使 A2继续增大,但由于 C式结构的主体不再发生变化,所以最大吸收波长不再发生变化。

图2 亮蓝的结构式( A, B)及其质子化结构( C)Fig.2 Structural formula of brilliant blue( A, B) and its protonated formula( C)

为证实亮蓝在不同酸度介质中接受质子H+个数的推测,配制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HCl溶液,其中均含有3.00×10-5 mol/L的亮蓝,以水为空白,测定溶液在622.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 设亮蓝在中性水溶液中全部以深蓝色的碱式型体B n-存在,此时吸光度最大,即 Amax c亮蓝;当亮蓝处于0.1~6.0 mol/L的HCl溶液中时,有部分亮蓝加合 n个H+,转化成无色的酸式型体H nB,使吸光度减小为 A,即( Amax- A)∝[H nB], A∝[H nB],当HCl 浓度≥6.0 mol/L时,亮蓝全部以H nB形式存在,此时 A→0。 对于亮蓝的表观加质子反应:B n-+ nH+ H nB,溶液中的[H+]与吸光度之间符合如下关系式[12]:

lg [H+]= 1nlg 1KH+ 1nlg [HnB][Bn-]= 1nlg 1KH+ 1nlg Amax-AA

图3 lg Amax-AiAi~lg [H+]关系曲线Fig.3 The relation of lg [H+] and lg Amax-AiAi

式中, KH为亮蓝的表观加质子常数。按此关系式处理实验数据:绘制lg Amax-AiAi~lg [H+]关系曲线(图3)。 由图3知,该曲线呈折线,在0.1~2.5 mol/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lg [H]+]=0.706lg Amax-AiAi(相关系数 r=0.998),据此求得 n=1,说明在此酸度范围内亮蓝加合1个质子;在2.5~6.0 mol/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lg [H+]=0.340lg Amax-AiAi-0.129(相关系数 r=0.994),据此求得 n'=2.9,说明在此酸度范围内亮蓝加合3个质子。这个实验结果证实了我们对亮蓝在不同酸度条件下加合质子H+个数的推测。

2.2 高酸度试纸的制备

分别考察了普通滤纸、定性滤纸、定量滤纸作为基纸时亮蓝在基纸上的着色均匀度及试纸在不同酸度溶液中的色阶区分度。结果表明,普通滤纸表面过于粗糙,亮蓝在其上着色不均匀;定量滤纸着色后色度较浅,对酸度的颜色响应不明显;中速定性滤纸上浸润最均匀,测定溶液酸度时色阶区分度最好,因此选择中速定性滤纸作为基纸。

亮蓝在基纸上着色慢且吸附量小,造成试纸应用时变色不明显,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性。根据异性相吸的原理,我们选择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对基纸进行改性。改性基纸具有亮蓝吸附速度快、着色均匀且牢固等优点,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附着在基纸表面后使基纸带正电,易与带负电荷的亮蓝产生静电作用,因而强化了亮蓝在基纸上的固化。研究发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浓度对亮蓝固化效果有影响:浓度过低,改性效果不明显;浓度过高,经亮蓝染色制成的试纸呈黑蓝色,造成测定时酸度区分度差。除此之外,干燥温度对试纸制备也有影响,当将湿润的基纸置于40℃以上烘箱中干燥时,发现较高的干燥温度易使基纸发黄、变脆,因此采用室温自然晾干制备试纸。

图4 高酸度试纸( c(HCl)=0 )和标准比色板Fig.4 High acidity precision test paper( c(HCl)=0) and standard colorimetric plate

基于以上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将改性基纸浸泡在一定浓度的亮蓝溶液中,浸润均匀后取出,室温下自然晾干,即得到以亮蓝为显色剂的高酸度试纸(图4, c(HCl)=0);将亮蓝浸泡在不同浓度盐酸溶液中,按实验方法所述得到标准比色板如图4( c(HCl)=0.1~9.0 mol/L)所示。 实验表明,吸附态亮蓝可以在更宽的酸度范围内产生颜色响应,这可能是由于亮蓝在改性基纸上的吸附使单位面积上的亮蓝对酸度的识别位点增多,因而吸附态亮蓝可以辨别更高酸度。

2.3 高酸度试纸的性能

2.3.1 无机酸种类的影响 亮蓝的颜色与其偶氮式结构有关,若不饱和双键结构遭到破坏,可能使之转化成无色化合物。 为此考察了0.1~9.0 mol/L浓度范围内的HNO3、HClO4、H2SO4等强氧化性酸对高酸度试纸的影响,结果表明,试纸在上述溶液中仍然显示出与同浓度HCl相同的颜色。 因此,吸附态亮蓝的颜色仅与介质的酸度有关,而与酸的种类无关,氧化性酸并不能破坏亮蓝的结构,这符合染料显色稳定的特性。

2.3.2 金属离子的影响 很多酸碱指示剂兼具金属指示剂的性能,为此考察了常见金属离子对试纸颜色的影响。 配制了分别含0.2 mol/L金属离子(12种)的0.1和9.0 mol/L HCl溶液,用本试纸测定溶液的酸度,并与标准比色板对照。 结果表明,溶液中共存的Fe3+、Fe2+、Co2+、Ni2+、Cu2+、Cd2+、Zn2+、Al3+、Mn2+、Cr3+、Ca2+、Mg2+等均不影响本试纸对溶液酸度的响应,充分体现出本试纸的广泛适用范围。

2.3.3 模拟试液中酸度的测定 按文献[1,6]配制了3种酸性清洗剂,配方列于表2。 用本试纸测定酸度,并用NaOH滴定法对1号和2号试液进行了对照试验,结果同列于表2。 结果表明,滴定法测定结果约为试纸测定结果的2倍,这是由于硫酸中两个H+全部参与了滴定反应,而试纸法测定的则是溶液中H+的平衡浓度,表明试纸法测定结果可靠。 由于3号试液中的H3PO4和H2C2O4·2H2O的解离受到高浓度HCl的抑制,对溶液酸度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未做对照试验。

表2 试纸和滴定法对酸性清洗剂测定结果比较 Table 2 Comparative results of acidic cleaning agents by test paper and titration methods
3 结 论

本文研究了亮蓝在不用种类、不同浓度的强酸介质中的光吸收行为及其颜色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亮蓝在强酸性介质中随氢离子浓度的提高,产生由蓝色、蓝绿色、绿色、浅绿色、草绿色、黄绿色、黄色的颜色渐变。 从吸收光谱的变化及其结构关系出发,分析了该颜色变化的机理,主要归因于亮蓝存在共振结构式,并且结构之一因介质酸度的加强而加合质子转化为更稳定的型体。 基于亮蓝颜色对酸度的响应特性,开发出以亮蓝为主要显色试剂的高酸度试纸,该试纸能以±1 mol/L的精度识别溶液中0.1~9.0 mol/L 的酸度。 该试纸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广泛的适用范围,不受酸的种类、酸的氧化性强弱及常见金属离子的影响。 根据亮蓝颜色对介质环境的依赖性,将来有望开发出以亮蓝为显色试剂的更多类型的试纸,用以识别有机物和碱性等不同性质的介质。 同时,期望该工作能够对染料指示剂在更多领域的应用起到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ZENG Qinghua. Summary of Series of Product Washing Metals[J]. China Surfact Soap Deterg, 2005, 2: 61-63(in Chinese).
曾清华. 金属清洗系列化产品概述[J].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05, 2: 61-63. [本文引用:1]
[2] SUN Kemin. Preparation of Mixed Acidity Cleaning Agent for Cleaning Dirt in Boiler Containing Large Silicon[J]. Chem Clean, 1995, 11(2): 22-24, 32(in Chinese).
孙克敏. 配制混酸酸洗剂清除锅炉高硅垢[J]. 化学清洗, 1995, 11(2): 22-24, 32. [本文引用:1]
[3] YANG Xiaolin. Quick Pickling of Oxide Layer on Stainless at Room Temperature[J]. Corros Prot, 2006, 27(6): 297-298, 319(in Chinese).
杨小林. 一种新型的不锈钢氧化皮常温快速清洗剂[J]. 腐蚀与防护, 2006, 27(6): 297-298, 319. [本文引用:1]
[4] LI Changhai.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cid Detergent for Boiler Cleaning[J]. Clean World, 2008, 24(1): 22-27(in Chinese).
李长海. 锅炉清洗酸洗剂的选择及其应用[J]. 清洗世界, 2008, 24(1): 22-27. [本文引用:1]
[5] WEN Weizhong, YIN Xiaoguang. A Summary of Oil & Gas Pipeline Cleaning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J]. Corros Prot, 2000, 1: 34-38(in Chinese).
温维众, 尹晓光. 国内外输油(气)管道清洗技术综述[J]. 腐蚀与防护, 2000, 1: 34-38. [本文引用:1]
[6] ZHU Hongfa. Famula and Manufacture of Fine Chemical Product[M]. Beijing: Jindun Press, 1994: 81(in Chinese).
朱洪法编著. 精细化工产品配方与制造[M]. 北京, 金盾出版社, 1994: 81. [本文引用:1]
[7] Noire M H, Bouzon C, Couston L, et al. Optical Sensing of High Acidity Using a Sol-gel Entrapped Indicator[J]. Sens Actuators B, 1998, 51: 214-219. [本文引用:1]
[8] WANG Lu, LIU Zhenqing. On-line Measurement of Concentration of Strong Acid by Using Ultrasonic Velocity[J]. Mod Meas Test, 1998, 6: 35-38(in Chinese).
王路, 刘振清. 用声速法在线测量强酸溶液的浓度[J]. 现代计量测试, 1998, 6: 35-38. [本文引用:1]
[9] HE Hailan. Fine Chemical Product Manuals(dye)[M].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4: 29(in Chinese)
何海兰. 精细化工产品手册(染料)[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9. [本文引用:2]
[10] HE Chunxiang, WANG Wei, HUO Chunbao. Utility Model Patent: High Acidity Precision Paper: CN, ZL201110424616. 8[P], 2014-9-10(in Chinese).
赫春香, 王微, 霍春宝. —种高酸度精密试纸: 中国, 201110424616. 8[P], 2014-9-10 [本文引用:1]
[11] Heinrich Zollinger. Color Chemistry[M]. WU Zhuwang, CHENG Lyubai, ZNANG Zhuangyu, Trans.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10: 428(in Chinese).
Heinrich Zollinger. 色素化学[M]. 吴祖望, 程侣柏, 张壮余译.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428. [本文引用:1]
[12] WUHAN University. Analytical Chemisity[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0: 236(in Chinese).
武汉大学主编. 分析化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36. [本文引用:1]